-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探讨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探讨
    摘要:从病因病机及针灸医文献论述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认识,探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从代谢紊乱、神经组织损伤及血管病变三方面分别阐述针灸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针灸;代谢障碍;神经组织损伤;血管病变 
  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5
  糖尿病(DM)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世界公共卫生疾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患病率及患者数量急剧上升。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显示,2011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达3.66亿,较2010年增加了3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50%以上合并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这也成为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DPN通常为对称性下肢病变严重,病情进展相对缓慢。肢端感觉异常首先发生,可伴痛觉过敏或疼痛;后期可出现随运动神经受累,有肌力减退甚至肌萎缩和瘫痪的临床症状[2]。目前认为,其病理生理机制与糖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等致神经组织变性、坏死有关。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控制血糖、改善 
  微循环及调节代谢以纠正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症状,增加神经的传导功能,此外还有补充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但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针灸在治疗DPN上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并对DPN发病机制的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 中医对DPN的认识 
  1.1 DPN的病因病机 DPN在中医古籍中没有专门的病名,根据临床特征属于中医学“消渴”“痹证”“痛证”等范畴[3]。现代医家根据DPN的临床表现,将病机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1 气虚血瘀型 《素问》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消渴日久,气血亏耗,血运不畅,脉络瘀阻,气血不能达于四末,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而致DPN的发生。张振国等[4]用补阳还五汤治疗DPN患者,治疗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吴兆利[5]认为,无论是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还是阴虚内热致阴血耗伤,或阳虚生寒,血行凝滞,均可导致脉络瘀阻,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症。因此气虚、阳虚及阴虚与瘀血互为因果,血瘀为致病的关键。 
  1.1.2 痰瘀互结型 津液输布异常,聚而为痰,痰阻脉络,痰瘀互结阻络。曹玮等[6]认为消渴初期以阴虚燥热为主,病久入络,血脉瘀阻,加之阴虚燥热,炼液生痰,形成痰瘀阻络,出现多种糖尿病的并发症。衡先培[7]认为DPN的病机为阴虚燥热,随病情进展为气阴两虚,气不化水,水停生痰;阴不养液,液凝成痰,痰瘀互生导致脉络瘀阻,引发本病。 
  1.1.3 气阴两虚型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指出[8]DPN的发病病机以阴虚、气虚、阳虚为本,以痰浊、瘀血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将 DPN 分为肝肾亏虚、阴虚血瘀、气虚血瘀、痰瘀阻络。邹如政[9]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消渴日久,耗伤津液,燥热偏盛,伤阴耗气,致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虚不能行血,阴虚不能荣养肌肤引发本病。 
  1.2 古代医籍对针灸的记载 中医古籍文献中不乏对此病的记载,《丹溪心法》云:“腿膝枯细,骨节酸痛”;《王旭高医案》中有“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金代李杲《兰室秘藏》中记载消渴病人有时“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疼,四肢瘙弱,前阴如冰”;明代《普济方》载:“消肾口干,眼涩阴痿,手足烦疼”,皆与DPN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针灸治疗糖尿病在古籍中亦有记载,如晋代《针灸甲乙经》:“消渴身热、面目黄,意舍主之;消渴嗜饮,承浆主之;消渴,腕骨主之…”《备急千金要方》:“消渴、小便数,炙两手小指头及两足小趾头,并灸项椎佳”。《针灸集成》:“食渴,取中脘、三焦俞、胃俞、太渊、列缺,针皆泻”。 
  2 针灸治疗DPN的机制 
  2.1 对代谢紊乱的影响 
  2.1.1 高血糖山梨醇代谢肌醇减少 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山梨醇大量积聚,影响神经组织对肌醇的摄取,导致Na+K+ATP酶的活性降低,神经细胞水肿变性、生理功能下降,继而影响神经传导速度。 
  2.1.2 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异常 高血糖状态引起神经组织的蛋白质发生糖基化,轴突的逆向转运出现障碍,影响神经细胞的蛋白合成,快慢轴突异常,蛋白运动减少,轴突萎缩、变性,最终导致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神经传导障碍[10]。 
  2.1.3 脂代谢紊乱 DM高血糖状态引起一系列脂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γ亚麻酸生成障碍。该物质是神经膜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机体内转变成前列腺素和花生四烯酸,对于维持神经组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