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北红色广播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奠基作用
陕北红色广播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奠基作用
摘要:陕北红色广播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一座不朽的丰碑。对其相关史料的挖掘和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广播电视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陕北红色广播:广播电视事业:作用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2-0107-03
“中国播音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中国的播音,主要是人民广播的播音。它以播音创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播音创作发生发展的规律。”这里所谈的人民广播,指的是开播于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西北王皮湾村,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呼号为XNCR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是当时国际规定的中国无线电台呼号的英文字母,“NCR”是New Chinese Radio即“新中国广播”的英文缩写。这个日子因此成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
在历史和现实的语境中,延安,都是一个令人激动的革命主题和圣地。当时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地处偏僻的乡村一隅,设备极其简陋,但在风云变幻、如火如荼的战争岁月里,在战火与硝烟的洗礼中,陕北红色广播与党中央一道经历了一次次的考验,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
陕北红色广播开启了人民广播的帷幕。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使命,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如今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基础上成长发展壮大的中央电视台,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媒体之一。
本文试从陕北红色广播的历史沿革、实践探索、播音实践等方面探讨其对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奠基作用,多角度多视野地对陕北红色广播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与思考,以深化当今广播电视理论的现实性与思想性。
一、陕北红色广播的发展史略
上世纪40年代,自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圣地延安成立新华广播电台。此后由于战况发展不断辗转于各地,革命广播在不断发展中,脉络始终相传不息:
1940年12月30日到1943年春,新华广播电台开播;1943年春到1945年8月,新华广播电台因广播发射机发生重大事故被迫中断;1945年8月30日到1949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口号是:“人民的喉舌、民主的呼声”,“大家为广播”;1947年3月21日。延安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29日,设在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第二战备台开始用陕北电台呼号播音。30日正式接替了陕北电台的广播;1948年5月下旬,陕北台迁到河北平山张胡庄;1949年2月2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49年12月,改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呼号。
1958年5月,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当时没有专职播音员,由中央台和北京台的播音员代播而不出图像。后来从中央台播音部调来沈力,才有了正式的电视播音员。
梳理人民广播成长、发展的历史轨迹,把脉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当下与未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建立,在中国广播事业史上有特殊意义”。正是陕北红色广播奠定了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基石。
二、陕北红色广播的实践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播展现了其作为传播工具的巨大优越性。通过无线电波传递声音信号,它以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生动传真等特点为公众接受并喜爱,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成为各国政府用来宣传内外政策、树立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工具。广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适时而生的产物,同时也把世界带人即时通讯时代。在即时通讯时代,媒体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直接,也更加显而易见。
广播对于社会进步的“正相关”作用,在二战期间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当时,参战各国除了在地面展开武装攻势外,还在空中展开了一场电波大战。“空中电波战”中,反法西斯阵营利用广播揭露敌军的谎言和罪行,丘吉尔、戴高乐、斯大林等国家元首还通过广播发表诸多激动人心的演说。美国著名记者威廉?曼彻斯特曾经评论过丘吉尔出色的演说。他说,在德国空军对英国狂轰滥炸之际,英国人只剩下三样东西:一是皇家空军的勇气:一是莎士比亚的名言“我们英国人从来不曾跪倒在征服者的脚下。将来也不会”;还有一样就是丘吉尔的声音。戴高乐在法国沦陷、流亡英国期间,也曾通过广播多次发表号召法国人民抗战的演说。还通过广播来指挥作战行动,以至得到“麦克风将军”的戏称。而斯大林长达一小时的著名广播演说是在德军不宣而战,突然进犯苏联后发表的。它吹响了卫国战争的进军号角。发出了抗击法西斯的动员令。苏联人民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年之久的卫国战争。成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霍夫兰在研究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的关系时提出“可信性效果”的概念: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在中国广播的发展历史中。“红色广播”始终是以“人民广播”的形象出现,站在人民的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