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筝乐中宫调理论研究与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筝乐中宫调理论研究与应用

陕西筝乐中宫调理论研究与应用   摘要:该文从研究陕西筝乐的特点出发,在深入探讨陕西筝乐中宫调理论运用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筝艺表演和教学实践,着重讨论了正确掌握运用中国传统调式、音阶及其相关概念对陕西筝乐表演与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运用中国乐理的宫调理论辅助陕西筝乐教学并促进其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新观点。   关键词:陕西筝乐;宫调;音阶      1.陕西筝乐的特点及其历史沿革      筝,亦称“古筝”、“秦筝”,是春秋战国时代起源于秦地(即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弹拨乐器。秦汉以来,古筝艺术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筝乐流派。   古筝在秦朝时就已在宫廷演奏并广泛流传于陕西民间,随着政治变迁和文化中心的东进南移,古筝艺术逐渐向东南方向流传,而历史上被称作“真秦之声”的秦筝,至近代在秦地已基本失传。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原西安音乐专科学校开设古筝专业,在著名秦筝理论家、教育家曹正先生“秦筝归秦”的学术观点影响下,众多陕西筝人共同努力,对秦筝艺术进行了大量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创新工作,秦筝艺术才得到了复兴,重新繁荣起来,形成了今天的陕西筝乐。今天的陕西筝乐是在向外派筝乐学习、继承、借鉴的基础上,根据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博采诸派筝乐技艺之长而形成的。   中国民族器乐的曲目,无一不是与当地民间戏曲、说唱、民歌等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古都长安是周、秦、汉、唐等诸多朝代的国都,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长期以来古代秦地及其周边地区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戏曲和民间音乐,如西安鼓乐、眉户曲子、榆林小曲等,均为陕西筝乐的复兴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957年,榆林筝家白葆金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调演和陕西省第三届民间戏曲汇演,独奏了《掐蒜苔》、《小小船》等典型陕西筝曲;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在西安召开,对陕西筝乐做出了进一步的肯定。此后,涌现出一大批经过挖掘、整理、改编后的优秀传统陕西筝曲,如《秦桑曲》、《姜女泪》、《香山射鼓》、《三秦欢歌》、《绣金匾》等。在曹正、高自成、王省吾等著名筝家和广大陕西筝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深入研究和勤奋实践,陕西筝乐已经在艺术文化特征、筝曲风格、表演风范和演奏技法等方面,逐渐恢复了“真秦之声”的本来面貌,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赞赏。      2.传统宫调理论及其在陕西筝乐中的运用      “宫调”是中国乐理的重要基础和传统乐学的核心内容,历史上有关宫调体系的大量研究考证的理论成果散见于经、史、子、志等各类古籍之中,形成了具有典型中国艺术文化特征的音乐理论之传世瑰宝,为我们今天继承、挖掘、整理和深入研究宫调理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传统宫调体系实质上是中国音乐先哲们在长期丰富的音乐实践基础上提炼出来的音高结构体系,以音阶、唱名、均、宫、调等为主要内容。   “音阶”是音高的组织形式,中国传统音乐多采用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各种音阶均由“宫音”统领。音阶通常在八度音程范围内,上、下行各音相同,但也有超过八度的音阶和上、下行音不同的情况。例如陕西筝乐中的“苦音音阶”,其si、fa两个音就是在上行时偏高,而在下行时又偏低。   在宫调体系中,构成音阶中各个不同音级的名称是“阶名”,中国音乐中运用最多的是“宫、商、角、徵、羽”阶名系统。其中“宫、商、角、徵、羽”是五正声,相当于数字简谱中的“1、2、3、5、6”;此外还有4个常用的“偏音”,即:变宫、变徵、清角、清羽,相当于数字简谱中的“7、#4、4、b7”。《国语?周语》用“大不逾宫,细不过羽”定义了以宫音为最低、羽音为最高的一组音级组成的宫调阶名体系。古筝就是按照“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定音的乐器,参照曾侯乙编钟的律名,21弦筝的第6弦为“太宫”,第11弦为“宫”,第16弦为“少宫”,第21弦为“反宫”。   五声的确立是中国音乐理论解决的首要问题,有关确立五声的论著首见于《管子》:“凡听徵,如负豕,觉惊骇;凡听羽,如马鸣在野;凡听宫,如牛鸣寮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这段话用现代算式表示即为:1?D3?D3?D3?D3=9?D9=81(宫),81?D4/3=108(徵),108?D2/3=72(商),72?D4/3=96(羽),96?D2/3=64(角)。五音相生的顺序为81(宫)→108(徵)→72(商)→96(羽)→64(角),音高排列规律为:108(徵)→96(羽)→81(宫)→72(商)→64(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