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渊明文化符号当代意义
陶渊明文化符号当代意义
内容摘要: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优秀的诗人,其不仅创立了田园诗,开拓了一种朴实、淳厚的艺术风格,还摆脱了社会世俗名利的羁绊烦忧,走出了由官场到乡村的“归隐”之路,在精神上真正达到了委运任化、与自然泯一的境界,千百年来,陶渊明已成为有特定意向的文化符号。陶渊明是个性自由与文化自觉的行为者,崇尚自然、热爱自然是其作为文化符号的美学核心,此外,陶渊明的诗歌高扬着一种“诗意”文化人格与人生理想,田园生活是陶渊明文化符号意义的立足点。
关键词:陶渊明 文化符号 归隐 文化人格 自然
在今天,面临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匮乏,以及精神的“荒原”,人们无不感到失落、焦虑、困惑,从而产生深层次的询问和祈求:人的本性何在,人生意义与价值何在,人的命运前途何在?人们提出“生态文明”,城市绿化美化,建设“花园”城市等等设想与策略,也相应取得了成效,这标志着回归自然本源的趋向。或许从长远的角度去思考,可以断言人类在抵达城市文明后,又必然回到田园生存。
荣格指出:“人类文化开创以来,智者、救星和救世主的原型意象就埋藏和蛰伏在人们的无意识中,一旦时代发生动乱,人类社会陷入严重的谬误,它就被重新唤醒。每当人们误入歧途,他们总感到需要一个向导、导师甚至医生。”在当代文化转型时期,一个千年前的陶渊明似乎走得离我们很近,抑或说一个历久弥新的文化符号,将给与我们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优秀的诗人,又是杰出的思想家。他不仅创立了田园诗,开拓了一种朴实、醇厚的艺术风格,还摆脱了社会世俗名利的羁绊烦忧,走出了由官场到乡村的“归隐”之路,在精神上真正达到了委运任化、与自然泯一的境界,实现了属于人本真性情的生活。千百年来,陶渊明已是有特定意向的文化符号。人们注重其文学意义,也探究到它所包含的人生意义,但缺乏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与诠释。从人的社会性角度看,他是“隐者”,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是对世俗社会的反叛。假若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探究陶渊明文化符号涉及其生活、人生,以及生命的蕴含,其意义就更加深刻。
在探求人生真理的长河中,陶渊明是个性自由与文化自觉的行为者。他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学进入“文学的自觉的时代”,扬起了“魏晋风骨”的大旗。近来余秋雨撰文指出,当时呈现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游戏反叛型的文化人格和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此三重文化人格,构成了那个时期文化演进的深层原因。后者的代表人物陶渊明卓然兀立,他取下彭泽令乌纱帽,抛开13年“误落”的“尘网”与“樊笼”,走出很多人梦寐以求,趋之若鹜的官场,吟唱《归去来兮辞》,回到一心系之的故土,不仅亲身感受、体味与描绘幽美恬静的自然风光,而且“躬身自资”的参加劳动,彻底地融入“田园生活”,以手足、心灵拥抱并书写人类天地中最真实的生命之歌。“正是这种劳作,正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都是这个圆的组成部分和各个扇面。”卡西尔揭示了“人性”范畴,提出人的语言命题,认为人凭借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创造了文化。陶渊明从小家居读书,“猛志逸四海”,又“少无世俗韵”,青年时代时仕时隐,经历了复杂的世事磨砺和思想冲突,年届不惑,毅然解职而归,终于超越了现实,走出“复得返自然”的人生道路。他的行为、思想和文学文本创造的“田园生活”,成为有独特命题意义的文化符号。
二
陶渊明文化符号的美学核心是崇尚自然、热爱自然。朱熹称其诗皆“语出自然”,认为“渊明诗所以高,正是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余秋雨以当代审美意识发觉,并热切地呼吁:“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陶渊明在面对人生选择的痛苦与矛盾时,把儒家伦理价值观和道家自然哲学观结合起来,踏出一条回归田园的道路。“自然”成为他生活与创作的最高原则,是与黑暗现实、混浊官场对立的另一世界,其中寄寓了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艺术创造。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写于归隐的第二年。诗人直抒胸臆,“性本爱丘山”,小而言之,讲他的本性,“守拙归园田”,一种鄙视功名利禄、洁身自好的清高品格,和官场中权谋机诈的“巧取”泾渭分明;大而言之,说人类的本性,工业社会飞速发展,物欲横流,形成与人自然本性相悖谬的“异化”,人们愈来愈感到生存中失去了高山流水、绿草红花。因此,与陶渊明“对话”,没有时间之“隔”,“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也感同身受,引以共鸣。而现代人又多在水泥钢筋组合的城市里生活,祈望“复得返自然”,这里“自然”,一是指自然环境,一是指自由自在的生活。
元认知的自然生态美,是陶渊明文化符号的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