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礼文化价值观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穆礼文化价值观研究

钱穆礼文化价值观研究   [摘要] 国学大师钱穆一生重视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把礼文化放在核心地位。钱穆对传统礼文化价值的评判素有主见,对传统礼文化秉持扬弃的态度。钱穆的礼文化价值观之形成离不开先祖、父母的教诲及家乡等地传统礼文化的环境影响。   [关键词] 钱穆;礼;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B2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4―0114―05   Abstract:Qian Mu, a master of Sinology,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promo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roughout his life,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ritual culture. With regard to traditional ritual culture, Qian Mu held assertive evaluations, and the attitude of sublation was adopted. For Qian Mu, the value of ritual culture can not be formed without the edification of ancestors and parent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ritual culture in the hometown and other places.   Key words:Qian Mu; ritual; culture; values   著名经学家、史学家钱穆先生1895年生于江苏无锡,字宾四。他曾任教于燕京、北大、清华、北师大、西南联大等著名高校,著有《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国史大纲》、《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等名著,堪称四部皆通的近现代国学大师。   钱穆一生重视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把礼文化放在核心地位。他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有独到之处。   一以礼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   美国历史学家邓尔麟在研究东方的著作《钱穆与七房桥世界》里说:1983年7月下旬的一个早晨,钱穆给来采访的“一个西方的历史学者”上了“一堂中国文化课”,地点是台北的东吴大学,钱穆的住宅素书楼的客厅,用时三个多小时。钱穆在接受采访中说:   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正因为西语中没有“礼”这个概念,西方只是用风俗之差异来区分文化,似乎文化只是其影响所及地区各种风俗习惯的总和……然而,无论在哪儿,“礼”是一样的。“礼”是一个家庭的准则,管理着生死婚嫁等一切家务和外事。同样,“礼”也是一个政府的准则,统辖着一切内务和外交,比如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征兵、签订和约和继承权位等等。要理解中国文化非如此不可,因为中国文化不同于风俗习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民族就因为“礼”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美]邓尔麟:《钱穆与七房桥世界》(Qian Mu and the world of seven mansions),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8-9页。   钱穆说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概念,这里用词似乎欠妥。“概念”是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的反映。如果说西语中没有“礼”这一概念,即是说西方世界中没有“礼”,这与他接着说的“无论在哪儿,‘礼’是一样的”相矛盾。事实上,西方世界现实生活中的礼仪、礼典和礼制随处可见,譬如教堂中的仪式,墓碑前的祈祷,迎接外宾或接待朋友的场面等等。因此,说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概念,从礼学理论或从实际生活的角度都是说不通的。但若只是说西语中没有“礼”这个词,却是可信的。古今汉语中有些词在西语中找不到相当相对应者,也在情理之中,但西方自有表达礼的方式。马克思、恩格斯等西方哲学家在该说到“礼”的时候都没有说,可以看作是西方语言中没有“礼”这个词的旁证。但如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说的“秩序”和“秩序的范围”,列宁《论国家》所谓“风俗的统治”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中国的礼俗、礼节和礼制。钱穆在这里想表达的,应该也是这个意思。   尽管关于“礼”的定义素有争议,学者们的礼学观也往往不完全一致,但也有一些认识已为多数人所接受。诚如邓尔麟所记录的钱穆对中国“礼”之认识:“礼”是一个家庭的准则,“礼”也是一个政府的准则,统辖着一切内务和外交,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至少在一定时期内是如此。所以中国长期以来号称“礼义之邦”。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