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苏辙与北宋党争.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苏辙与北宋党争.PDF

蘇轍與北宋黨爭 第二章 蘇轍與北宋黨爭 宋太祖定下「崇文抑武」的治國家法之後,宋代士大夫的從政格局漸次擴 大,他們胸懷天下國家,救弊圖強的企圖心十分強烈,吟詠出「先天下之憂而 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即是箇中典型,由他主導的慶曆新政,因仁宗 支持與時勢需要而展開,卻在黨爭的衝擊下草草收場。慶曆黨爭是北宋首次大 規模的黨爭,肇因於政治改革,支持改革與傾向保守雙方壁壘分明,形成兩股 對峙的勢力,互指對方結黨,於是政爭演變成為黨爭。慶曆黨爭歷時短暫,主 要發生在仁宗慶曆三年(1043)至慶曆五年(1045)間,隨著范仲淹等改革勢力的離 朝外任而落幕。 若將慶曆黨爭比喻成一齣獨幕劇,那麼神宗熙寧變法所引發的一連串黨爭 ,便如同一齣連續劇,從熙寧黨爭、元豐黨爭、元祐黨爭、紹聖黨爭,以至崇 寧黨爭,橫跨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歷時近四十年,這五期黨爭是連續性的 ,起初的熙寧黨爭如同慶曆黨爭一般,也是政治改革過程中的一項產物,但漸 漸發生質變,從單純的政爭演變為名符其實的黨爭,改革勢力與保守勢力互有 消長,最後終因雙方重要人物的漸次凋零與徽宗、蔡京的黑暗統治而畫下句點 ,但北宋已近尾聲。 蘇轍生於仁宗寶元二年(1039) ,慶曆新政推行時他年僅五歲,因此與慶曆 黨爭不相涉。王安石主持熙寧變法時,蘇轍已釋褐十二年1 ,並在變法之初被延 攬入改革團隊中,於是無可避免的涉 入了熙寧、元豐黨爭 ;其後的元祐黨爭、 紹聖黨爭、崇寧黨爭接續著熙寧、元豐黨爭發展,蘇轍被劃歸 為代表保守勢力 的重要成 員 ,完整的經歷了這一連串黨爭。 第一節 蘇轍與熙寧元豐黨爭 宋神宗即位於治平 四年(1067)正月 ,依照慣例 ,次年改元為熙寧(1068─ 1 蘇轍於嘉祐二年(1057)登進士第 ,熙寧變法始於熙寧二年(1069) ,中間相距十二年整 。 12 北宋黨爭對蘇轍文學創作的影響 1077) ,他在位十 八年,使用了兩個年號 ,繼熙寧之後的是元豐(1078─ 1085) 。 熙寧、元豐黨爭 又可簡稱為熙豐黨爭,理由在於這兩個時期的主政者同為神宗 ,無論是王安石拜相的熙寧時期,抑或罷相之後的元豐時期,新政新法都在神 宗的力贊下持續推展,同時朝廷上 的宰執行列中,大 多數為支持變法的新黨成 員 ,宰執更結合臺諫勢力,使反對新法而被劃歸 為舊黨的 官員難安於朝,紛紛 出知州郡 ,蘇轍亦因 反對新法而被烙上舊黨的印記 。儘管熙寧與元豐兩時期的 黨爭態勢、過程、結果都相似 ,新黨對待政敵的手段卻頗有差異 ,其差異 ,明 顯的反映在蘇轍的仕途境遇上 。 一、蘇轍與熙寧黨爭 仁宗嘉祐二年 (1057)三 月 ,蘇轍與蘇軾 同登進士 第 ,次月 ,奔母喪還蜀 , 再返京師 已是嘉祐五年 (1060)春天。蘇轍返京後,以選 人身份至流內銓待注差 2 3 遣 ,被授予河南府澠池縣主簿 ,這次的任命 ,他為應制科考試 而沒有赴任。 嘉祐 六年(1061) 八月 ,制舉開科 ,蘇轍在楊畋的舉薦下應 「賢良 方正能直言極 諫 」科 ,結果入第四等,授試秘書省校書郎 、充商州軍事推 官 。據《宋史‧選 舉志》載 ,選 人階官分七等,其中軍事推 官為第四等,主簿 為第七等4 ,蘇轍在 毫無資歷的情形下,憑藉制舉入等躍升了三個等級 ,但他對於這樣的安排並不 滿意 ,遂以留京侍父三年為藉口5 ,辭不赴任。英宗治平二年(1065) ,三年期滿 2 《宋史‧職官一 》:「官人受授之別 ,則有 官 、有職 、有差遣 。官以寓祿秩 ,敘位著 ;職以 待文 學之選;而別 為差遣以治內外之事 。」卷一百六十一 ‧頁 3768 。本文所引 《宋史》原文,皆出 自《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台北,鼎文書局,1978 年 9 月初版 。 3 《宋史‧選舉一 》:「宋之科目 ,有進士,有諸科 ,有武舉 。常選之外,又有制科 。」卷一百五 十五 ‧頁 3604 。《宋史‧選舉二 》:「

文档评论(0)

sunguo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