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二系儿科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 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熟悉肝性脑病主要的发病机理学说 及现代观念。 了解肝性脑病的常见病因、诱因及 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2 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 3 肝性脑病的基本概念 肝性脑病是各种急慢性肝病的一个严重 并发症。 病理基础:肝细胞功能衰竭或门—体分流。 病生基础:代谢紊乱,CNS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轻微智力减退、行为异常, 意识障碍,昏迷。 4 病因 诱因 肝硬化或门-体分流 镇静麻醉药(抑制大脑、呼吸中枢) 原发性肝癌 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低钾碱中毒、 爆发性肝衰竭 便秘(氨产生吸收增加) 重症病毒性肝炎 低血容量与缺氧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感染(组织分解代谢增加) 严重胆道感染 外科手术(门-体分流术) 发病机制 5 肝细胞的 功能衰竭 门体侧支 循环开放 解毒功能↓ 毒素绕过肝脏 循环毒素 血脑屏障 CNS 昏迷 发病机制 血循环 6 发病机制 氨中毒学说 神经递质的变化 γ–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BZ) 复合受体学说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氨基酸失衡学说(色氨酸) 锰离子学说 7 结肠 肝静脉 门静脉 氨的来源: NH3 NH4 H+ OH- pH>6 NH3 脑组织对NH3 敏感性↑ 血脑屏障 通透性↑ 肾脏泌氨。 肌肉代谢产生氨。 肠菌产生氨(4g): 谷氨酰胺→ NH3+谷氨酸 尿素→NH3+CO2 蛋白质摄入↑ 消化道出血(100ml/20g) 低钾碱中毒等。 氨的清除: 肝脏通过鸟氨酸循 环合成尿素。 脑、肝、肾等组织 形成谷氨酸和谷氨 酰胺(耗能过程)。 NH3+α–酮戊二酸→谷氨酸 NH3+谷氨酸→谷氨酰胺 经肾和肺排除。 发病机制——氨 8 三羧酸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消耗了大量 还原型辅酶Ⅰ 消耗了大量的α-酮戊二酸 妨碍了呼吸链中递氢过程 氨 谷氨酰胺合成酶+ATP 谷氨酰胺 ATP减少 氨+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高血氨 乙酰辅酶A 丙酮酸脱氢酶活性 发病机制 9 干扰神经传导 高氨血症 CNS功能障碍 星状胶质细胞谷氨酰胺蓄积 兴奋性神经递质↓ 抑制性神经递质 星形细胞肿胀 神经元细胞肿胀 发病机制 10 γ氨基丁酸与内源性苯二氮卓学说 谷氨酸 GABA 血脑屏障 GABA↑ GABA↑ GABA GABA 脑 脱羧 分解↓ GABA GABA↑ γ–氨基丁酸(GABA)是大脑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发病机制 血 11 Hepatology and Gastroenterology, 1995 GABA/苯二氮卓假说 发病机制 12 假性神经递质/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苯乙胺 酪胺 脱羧 血 血脑屏障 苯乙醇胺 β-羟酪胺 5-羟色胺 -羟化酶 多巴胺 多巴胺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脑 发病机制 单胺氧化酶 色氨酸↑ 5-羟色胺 13 HE的发病机制是复杂和多因素的,目前尚无某一个单一因素可已解释全部病理生理过程,有些作用尚需更多资料证实。 上述各因素从不同方面起了重要的或一定的作用,并互相协同作用。 发病机制 14 急性肝功能衰竭所致肝性脑病: 脑水肿。 慢性肝功能衰竭所致肝性脑病: Alzhemer II型星形细胞肥大和增多,反复发作者可有大脑皮层变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消失,皮层深部坏死等改变。 病 理 15 肝性脑病的分类与命名 15 A:acute liver failure; B: bypass; C: cirrhosis Ferenci P, et al. Hepatology, 2002, 35:716-721 类型 定 义 亚 型 亚 型 分 型 A 急性肝衰竭相关HE (急性:2周内;亚急性:2-12周) B 门-体分流相关HE, 且无内在肝细胞疾病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