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颈胸段脊柱前方入路手术应用解剖
颈胸段脊柱前方入路手术应用解剖
[摘要] 目的 探讨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取39具尸体,通过模拟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段脊柱前路术式暴露椎体的步骤,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法,由外到内、由浅入深重点观察C5~T3椎体前方在前路途径中必须牵开和需要保护的几个重要结构,并测量相关重要参数。 结果 左头臂静脉长度为(67.8±11.2)mm,其与头臂干交点距胸骨上切迹的垂直距离为(52.6±21.3)mm,左静脉角与前正中线的水平距离为(43.3±8.8)mm;胸膜顶最高点距锁骨内1/3上缘的垂直距离:左侧(8.1±2.2)mm、右侧(13.1±2.9)mm,左右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胸导管弓最高点距环状软骨水平的垂直距离和距前正中线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9.2±4.3)mm和(34.1±2.1)mm;右喉返神经穿入脏筋膜位置位于C7~T1椎间水平6例,占15.38%,位于T1椎体上半部水平33例,占84.62%;其与颈总动脉内侧缘交叉点位于T1上半水平9例,位于T1下半水平30例,分别占23.08%和76.92%。 结论 颈胸段脊柱的前路术式采用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方式可使C5~T3充分暴露,只有熟悉了局部解剖才能使前路手术得以正常开展,从而降低医源性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应用解剖
[中图分类号] R3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a)-0165-03
颈胸段脊柱通常指C7~T1两个椎体节段,如果出现颈胸段椎体后凸畸形、各种病因引起椎体破坏,或出现神经根受压等情况需要行前路手术的患者,一般都需要暴露上到C5,下到T3的椎体[1]。但从人体解剖上观察,C5~T3节段前方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胸导管和喉返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时容易损伤,以致很难使其充分暴露,成为许多脊柱外科医生较为棘手的问题。为了摆脱这种恐惧的心理,纠正错误的观点,本次研究对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途径的解剖特点进行了仔细分析,具体方法是通过在尸体上模拟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段脊柱前路术式,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方法,重点解剖观测C5~T3椎体前方的几个重要解剖结构及其定位标志和牵拉方式,为临床骨科医生提供较为客观的应用解剖学资料,减少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9具成人尸体,男尸28具,女尸11具,所有尸体颈部均未实施过解剖,皮肤完整。
1.2 具体方法
通过模拟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段脊柱前路术式暴露椎体的步骤,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法,由外到内、由浅入深重点观察C5~T3椎体前方在前路途径中必须牵开和需要保护的几个重要结构。本次研究着重进行了左头臂静脉、左右喉返神经、胸膜顶、胸导管和交感干的解剖定位,对左头臂静脉、胸膜顶和胸导管进行了相关重要参数的测量,并对右喉返神经脏筋膜穿入位置进行了统计。
1.3 测量工具
采用国产游标卡尺测量有关参数,精度为0.02 mm。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解剖定位结果
2.1.1 左头臂静脉的解剖定位 左头臂静脉起始位置位于左胸锁关节后方的左静脉角,发出的三大分支与头臂干相交于前正中线附近,且在右下斜跨主动脉弓时发出,和右头臂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汇合点位于胸骨与右侧第一肋软骨结合的后方。
2.1.2 左右喉返神经的解剖定位 左喉返神经无脏筋膜穿入点,直接在颈部于气管食管沟内走行。右喉返神经走行相对复杂,分上下两段走行,上段位于脏筋膜内,下段在脏筋膜外,呈斜行,因此,右喉返神经穿越脏筋膜。
2.1.3 胸导管的解剖定位 呈弓状结构,弓部顶点高度相当于C7~T1水平,且弓朝上,越过胸膜的顶部。左边上行部分在T2、T3高度水平时,外侧是左纵隔胸膜,右侧是食管,前方紧贴着左锁骨下动脉和动脉鞘,后方便是椎体并紧贴,中间相隔一层椎前筋膜;右边下行部分越过胸膜顶后向下注入左静脉角;途经颈动脉鞘的后方,椎血管、颈交感干、膈神经和左锁骨下动脉的前方。
2.1.4 胸膜顶的解剖定位 分内外两部分定位,内侧为颈长肌内侧缘、气管、第1肋头、食管、颈胸神经节和锁骨下动脉上升段;外侧为臂丛、第1肋内侧缘、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
2.1.5 交感干的解剖定位 颈交感干从上到下经过椎体前方筋膜和颈长肌之间,第6颈椎前方便是颈中神经节的位置,在第一肋颈的前方,便是星状神经节,大部分是颈下神经节与第1胸神经节融合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膀胱镜检查尿路感染Meta分析.doc
- 预防性护理在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中应用.doc
-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实施影响.doc
- 预防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应用效果.doc
-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卧床鼻饲患者并发症影响.doc
- 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研究.doc
- 预防性环境群体性纠纷成因与解决途径浅论.doc
- 预防性治疗措施对小脑肿瘤术后脑缺血改善作用.doc
- 浅谈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微时代所带来机遇和挑战.doc
- 浅谈传统媒体移动客户端设计与编辑.doc
- 颈胸整体正骨结合点按牵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doc
- 颈舒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doc
- 颈部中央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应用.doc
- 颈部淋巴结疾病超声诊断探讨.doc
- 颈部不良应力对大鼠脊髓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影响实验研究.doc
- 颈部血管超声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中临床应用.doc
- 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对检测颈动脉狭窄病变对比分析.doc
- 颈部血管CTA检查对延髓背外侧综合症患者意义.doc
- 颈部血管超声与血清Hcy在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中应用价值.doc
-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5例中应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