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教影响下日本年中行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佛教影响下日本年中行事

浅谈佛教影响下日本年中行事   摘 要:本文主要是以日本盂兰盆节为焦点,探索日本的“年中行事”(即一年中所举行的节日庆典)与佛教之间的渊源。盂兰盆节作为宗教节日,于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举行,因其正处于一年之中,因此又称为中元节。对于日本来说在佛教节日传入之前,每年的七月份也有种种节令活动,但只有在佛教的盂兰盆会习俗传入后才为原始节庆蒙上宗教色彩,成为或复合成为宗教节日。①全文重点讲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年中行事”起源的方式为基础对其进行分类;第二部分是日本在佛教传入之前的“盂兰盆”②活动;第三部分是与佛教思想结合之后的盂兰盆节。   关键词:年中行事;盂兰盆节;佛教;佛教观   中图分类号:K8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22-02   一、“年中行事”的类别   “年中行事”的分类标准有很多,大岛建彦根据节日中信奉的神灵不同,将其分为祖灵信仰和御灵信仰两大类。宫家准又根据仪式内容是否跟祖先祭祀、生产、消灾解难有关进行分类。③本文将日本的“年中行事”按照起源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在受日本神道教影响下在神社里举行的节日;第二类是伴随佛教传来的佛教节日和受佛教思想影响而兴起的节日;第三类是吸收中国文化,接受中国影响时引进的中国传统节日。在日本人看来“祭り”和“年中行事”是不同的,虽然也有在寺院里举行的“祭り”――比如摩多罗鬼神祭与放生会――但是他们认为“祭り”通常是在神社里举行的,作为日本土生土长的“神社”,其发源主要是跟农作物有关。春天有祈祷丰收的“春祭り”;夏天有防备驱赶危害农作物生长的各种自然灾害与虫害“夏祭り”;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通常会举行一些庆祝丰收的节日以向保佑农作物生长的神灵答谢“秋祭り”;冬天农作物还处在生长的初期,是人们的农闲时间,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大法时间的节日如“裸祭り”或者是一些迎接春天的“冬祭り”。④在神社举行的节日有“神田祭り、山?_き、新年、夏越しの祓い、酉の市”等。佛教自经中国传入日本之后,给日本的各个方面包括传统节日带来重要影响。盂兰盆节作为日本人的公共节日,在日本的影响力仅次于新年,而盂兰盆节本身是从佛教节日发展而来的,后随佛教传入日本而逐渐扎根于日本的。因此,本文以盂兰盆节为“年中行事”的代表来探讨佛教与节日的关系最恰当不过。   二、佛教传入之前的“盂兰盆节”:“魂祭り”“先祖供?B”   人的一生通常用“生老病死”或者“出生、成人、结婚、死”来作为人生的四个重要阶段。同样人们为了标记时间的流逝,通常把一年四季分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或者二分为“正月?盆”。每当到了迎接一个新的季节或者新的阶段的时候,世间万物就会阴阳失衡,同时也是妖魔鬼怪出来作乱的危险时期。⑤另外又因为“正月?盆”正好处于农作物的生长期,因此这个时候的各种各样驱鬼除魔或者祈求丰收的祭祀活动就会很多。在佛教未传入日本之前,七月十五日作为一年间的最中位置,本身就是用于祛除邪气、祈求丰收和祭祀祖先的。祭祀祖先主要是出于安慰祖先灵魂,在这一天人们就会装饰年神龛和祭坛,在上面安放牌位和供品等,祈求神灵(祖先)能够保佑农业丰收家人安康。日本人的祖先崇拜是如何形成的呢?根据柳田国男的观点:人死后的灵魂有三种:洁净成神的灵魂;受到子孙供奉但还有污秽的灵魂;没有子孙供奉的或者是有怨、有恨的灵魂。⑥人死之后能否成为神灵,要看死后是否有子孙祭拜,只有被连续祭拜三十三年之后才能够得到洁净成为神灵,并和之前死去的祖先神灵合成一体,共同存在于离子孙很近的山上,而非与现实社会相隔很远的另一个世界。子孙通过每年定期祭拜,维系和祖先之间的亲情关系,安抚神灵,得神灵庇护。如果没有子孙祭拜,那么这些灵魂就会到人间作乱给人类带来不幸。正是现世人对死去的人的一种敬畏之心,才逐渐形成这种祖先崇拜。这种祖先崇拜祭拜抚慰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祖先或者亲人还有一些没有子孙祭拜的“?o?F??”,这一点和佛教思想中普渡众生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这也为其能和后来传入的佛教节日融为一体做好铺垫。   三、与佛教思想结合之后的节令生活――盂兰盆节   佛教宣扬因果报应,劝善惩恶,劝说人们追求死后的幸福,而其最终的目的也就是普渡众生,解脱自我。经中国传入日本之后,极大的影响了日本人的生产、生活及其意识形态,之所以对日本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原因之一就是日本文明开化较晚,因此当时并没有其他精神力量阻止佛教的传入。佛教传入在历史上历经了“日本佛教的私传”与“公传”。所谓“私传”即日本继体天皇十六年(522年)中国南朝梁朝人司马达等去日,设庵奉佛。所谓“公传”,一般认为在钦明天皇十三年(552年)百济圣明王进献金铜释迦牟尼像一尊和幡盖、经论等,且上表赞颂佛法大法之功德。⑦佛教真正能在日本获得大发展大繁荣,圣德太子具有重要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