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数字散斑干涉图像处理方法研究--毕业论文设计.doc

数字散斑干涉图像处理方法研究--毕业论文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 引言 1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 数字散斑干涉计量技术简介 1 1.3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3 1.4 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 5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5 2 数字散斑干涉测量技术 7 2.1 散斑的形成 7 2.2 数字散斑干涉测量原理 8 2.3 数字散斑法测量面内位移的测量范围 10 2.4 本章小结 10 3 图像采集系统 11 3.1 图像采集系统的硬件构成 11 3.1.1 CCD摄像机 11 3.1.2 图像采集卡 12 3.1.3 计算机 14 3.1.4 显示器 14 3.2 图像数字化 14 3.2.1 采样 14 3.2.2 量化 14 3.3 本章小结 15 4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16 4.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范畴 16 4.2 数字图像处理简介 16 4.3 本章小结 20 5 基于Matlab的数字散斑干涉图像处理 21 5.1 Matlab软件简介 21 5.1.1 Matlab主包 21 5.1.2 Simulink 22 5.1.3 Matlab 工具箱 22 5.2 数字散斑干涉图像处理 22 5.2.1 图像的相减处理 22 5.2.2 图像增强处理 23 5.2.3 图像滤波处理 26 5.2.4 图像分割 28 5.2.5 膨胀和腐蚀 29 5.2.6 骨架线的提取 31 5.2.7 骨架线修整 32 5.3 本章小结 33 6 结论 34 附录 35 参考文献 38 致谢 40 1 引言 图像是人类智能活动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主要媒体。随着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人们对图像处理技术的需求与日剧增,同时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技术的发展给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图像处理技术是图像识别和分析的基础,所以图像处理技术对整个图像工程来说非常重要,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实现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散斑干涉测量技术是六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光学测试技术[1],具有非接触、测量精度高、对环境的防震要求低、可在明光下操作、能进行全场测量等特点,因而广泛地应用于光学粗糙表面的变形测量和无损检测。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日益普及,散斑干涉测量发展成了电子散斑干涉测量技术[2]。电子散斑干涉技术采用了电视摄像技术记录散斑场信息,使得干涉测量技术省去了烦琐的干板记录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散斑干涉测量原理得到了大量应用。 在国际,Chiang,Radom等人应用散斑干涉方法,对结构变形进行了研究[3]。在国内,韩雷等利用散斑干涉技术研究了薄板在横向冲击下的变形。同时,国内还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如中科院大恒公司与德国JURID公司合作联合研制新型的散斑干涉法测量系统。所查阅的资料表明,国内外的学者广泛地利用散斑干涉法进行着各种研究工作。 不同的测量系统,产生的散斑干涉条纹图像是不相同的。散斑条纹图像存在着很强的颗粒性噪声,使条纹的可见性和分辨率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正是由于散斑随机噪声的强烈干扰,1990年O.J.Lkberg曾把ESPI条纹比作丑小鸭。事实上,去除颗粒噪声的影响是ESPI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正确读取散斑条纹信息的必要条件。因此,对数字散斑干涉图像进行去噪处理,条纹图像骨架线的提取与分析,为将电子散斑干涉技术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提供方便、准确、快捷的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数字散斑干涉计量技术简介 散斑干涉测量技术是现代光测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支。它的基本原理是:当一束激光照射到物体的粗糙表面上时(如铝板),在铝板前面的空间将布满明暗相间的亮斑与暗斑,这些亮斑与暗斑的分布是杂乱的,故称为散斑,要形成散斑必须具有以下二个条件[4]: (1)必须有能发生散射光的粗糙表面,为了使散射光比较均匀,则粗糙表面的深度必须大于波长。 (2)入射光线的相干度要足够高,例如:使用激光。 光的散斑现象早在1877年就有报道,在1914年,有关散斑的照片就已发表,但一直未予重视。直到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的诞生,人们对全息干涉术才有所重视,当时由于散斑的存在而影响了全息图的质量,人们开始将散斑作为一种噪声进行系统的研究,大量的工作是为了消除散斑效应。 散斑干涉计量技术是六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1968年,J.M.Burch和J.T.Tokardki首先提出散斑干涉原理,并用于疲劳检测方面,七十年代初,利得茨等人研究了双光束散斑干涉法测量平面内位移:两束相干光以相同的角度在法线两侧平行入射照明粗糙物体表面,而物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