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因导向的个体化治疗-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第 卷 第 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第15卷 第 1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Vol.15,No.1
15 1 Vol.15,No.1
2017 年 1 月 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 Jan,2017
2017 年 1 月 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 Jan,2017
基因导向的个体化治疗
1,2 1,2 1*
刘志艳 ,杨兵 ,赵荣生
(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191;2.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北京 100191)
【摘要】目的:概述基因检测对于个体化治疗的影响,通过国内外基因检测现状、基因检测主要方法及推荐进行
检测的药物等方面阐述基因导向的个体化治疗的前景。方法:回顾1990 年至2016 年 11 月中国知网、维普、万方、
PubMed 、SCI、FDA 官网等数据库中有关基因检测方法、个体化治疗的文献,总结了基因检测对于个体化治疗的影响、
国内外目前进展情况、基因检测方法及推荐进行检测的药物、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结果:自精准医疗概念
提出以来,国内外的基因检测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基因检测方法由最初的链终止法到现在的纳米孔单分子技术不仅增
加荧光的信号强度及提高了仪器的灵敏度,更实现了高通量测序。结论:基因检测技术不仅增强了医疗工作者在基因
组层面对疾病的认识,也使临床药学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分析遗传因素对药效的影响,使临床药学
工作更加完整和可靠,实现针对性地药物选择和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精准医疗; 基因检测; 个体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97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384(2017)01-0014-07
doi:10.3969/j.issn.1672-3384.2017.01.003
Gene oriented individualized therapy
LIU Zhi-yan1,2, YANG Bing1,2, ZHAO Rong-sheng1*
(1. Pharmacy Department,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Beijing, 100191, China; 2. college of pharmacy,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Beijing ,100191, China )
Abstrac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