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商帮帮会行规在民间法与国家法博弈中所起作用.docVIP

黄州商帮帮会行规在民间法与国家法博弈中所起作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州商帮帮会行规在民间法与国家法博弈中所起作用

黄州商帮帮会行规在民间法与国家法博弈中所起作用   摘要:首先从威利斯顿关于商人行为的论断说起,引出国内社会客观存在的商人之间的一套民间法,并以黄州商帮为例,介绍了黄州商帮、会馆所独有的一套的江湖隐语和号规,然后与梁治平先生关于商帮最终发展为帮会的观点进行了对比,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对抗日时期与黄州商帮有一定联系但有存在区别的奉土洪门汉留舍、国共双方对其的争取以及黄州帮会、商会对国共双方征税活动的影响进行了客观评价,最终得出结论:这些古老的接头暗语和不成文规则所组成的行会规约,看似毫无用处,实则很有研究价值,统治阶级用得好,它能够对国家法发挥补充和调节功能,使得各种社会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商业社会秩序和族群人际关系具有维系作用;统治阶级用得不好,它可以被在野党所利用,对国家法构成潜在威胁,并最终成为整体颠覆国家法的一支生力军。   关键词:黄州商帮;帮会行规;民间法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5)01-0083-08   塞缪尔?威利斯顿在其关于合同法的论著――多年来是这一领域内的领先著作――连篇累牍地论述了合同法所产生的那些问题。然而,所有这些学问在商务领域中是否很重要?在一篇经典文章中,威尔斯顿探讨了商人行为。许多商人被发现试图(倾向于、易于)回避或躲避正式的合同法或合同原则。特别是避免起诉双方,即使根据法律他们有“很充足的理由”。其原因也不复杂。商人之间是相互依赖的;他们生活在有连续性的关系网之中。一个制造商会从同一个生意人那里年复一年地购进纸张、回形针/夹、钢笔和办公用品。动辄诉诸法庭,或过分地争辩,或固守抽象的“权利”都是分裂性的行为,会导致有价值的种种关系破裂。而且,商人也习惯性地遵守自己的那套规范、规矩、荣誉和公正的观念。这些东西比法律人士的正式规范更公平,更复杂。不提西方现代社会,商人也习惯性地遵守自己的那套规范、规矩、荣誉和公正的观念在国内社会也客观存在。仅以笔者家乡明末一直到解放初期延续存在的赫赫有名的黄州商帮为例,其中就蕴含着不少民问风俗和行会规约。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在外经商的黄州人(含清黄州府所辖黄冈、黄安、黄梅、蕲州、蕲水、罗田、广济、麻城等地),统称为黄州帮,简称黄帮。根据国内学者考证,明末清初,黄州商帮曾随同“江汉帮”来贵州省清水江经商,这是来自安徽、江西、陕西的商帮(号称“三帮”)和来自湖南的常德、德山、河佛、洪江、托口的商帮(号称“五?稹保┲?后第二批来到云贵高原经商的外地商队。这些溯长江、沅江而来的外省客商通称“下河水客”,他们到达锦屏后,与号称“上河山客”的当地的少数民族商人交易。木材市场的繁荣使得山林的市场价值体现了出来,从而刺激了山林交易,产生了大量山林买卖和租佃契约,这些重要的契约被民间法学者称之为“锦屏文书”。在鼎盛时期,黄州商帮更是以棉花、土布、晒烟、药材、黄丝、山货等农副土特产品购销经营活动曾名扬川陕。   为了团结同乡,互帮互助,更好地开展商业经济活动,黄州帮在全国各地建有会馆。“尤其在汉水流域的县城、市镇更是广泛分布”。襄阳拾穗者民问文化工作群的李秀桦告诉记者,汉水流域至今还有这样的民间说法:鸡不叫,狗不咬,半夜团年是黄州佬(黄帮人又被称为黄州佬)。原来按黄州人旧俗,大年三十不兴串门,都在半夜团年,全家吃过年夜饭之后,要围着一棵燃烧的大树根“熬百岁”,熬得越晚,黄州佬越老。可见即使迁入外地生活的黄州人依然保持家乡习俗。黄帮商人不仅家乡观念浓重,而且同乡情谊敦厚。对于黄帮人,发了财的,死后要将尸体运回故土安葬;家境贫寒的,则由同乡会购买义地就地埋葬。据记载,黄州会馆当时有义地八亩,供安葬同乡之用。李秀桦说他2014年五月在友谊街施工现场看到了挖掘出来的黄州义地石碑。   黄帮虽然从地域范围上涉及黄冈(含现在的黄州区、团风县和武汉市新洲区)、黄安(即现在的红安)、黄梅(含现在的龙感湖)、蕲州(即现在的蕲春)、蕲水(即现在的浠水)、罗田、广济(即现在的武穴)、麻城等八县,但其实力派,只有黄安、麻城、黄冈三县。这三县有一个地方性的同乡会式的小组织,名叫“帝主宫”,是三县商人联合创办的。据说当时曾有黄安籍商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同行是冤家,不必要成立此机构,但是麻城人还是首先在汉口建立了帝主宫(遗址在现在的汉口汉正街附近),即为此后的黄州帮。麻城商人首创“帝主宫”是依照其本地风俗习惯所创办的。明清时期,麻城境内道教盛行,县城西北五脑山是其活动中心,山上建有帝主庙,当地民众敬奉信仰庙中帝主菩萨。黄州帮内以麻城人人数最多,黄安县和黄冈县人数次之,此三县尤其是黄安县和麻城县人形成黄商的主体,另有蕲州、蕲水、广济、黄梅、罗田五县商人纷纷加入,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商业经济势力。后来黄州帮中的黄安籍资本家先后在沙市、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