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物的吸收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胃内漂浮制剂:药物在胃内体积膨胀,密度小,在胃内漂浮,延长胃排空时间。 胃壁黏附制剂:利用生物膜的黏附性,延长胃内滞留时间。 胃内滞留制剂 结肠定位给药系统 pH敏感型:利用pH敏感聚合材料包衣制备的结 肠迟释制剂 时控型:利用肠溶包衣制成。 酶解型:包括含化学键的前体药、利用糖苷聚合物制成的包衣制剂 压力控制型 三、口服药物吸收研究方法 外翻肠囊法(everted gut sac) 细胞培养模型(Caco-2 cell line) 肠道灌流法(intestine perfusion method) 肠道血管灌流 (vascularly perfused intestine) 肠肝血管灌流 (vascularly perfused intestine-liver) 1、体外法 Caco-2细胞 药物 纤维素膜 人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模型 2、体内法 口服给药后,测定血药浓度及尿中原形药物排泄总量,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Cmax、Tmax、AUC0-∞等,评价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 * 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滕增辉 口服药物的吸收 物理化学因素 解离度与脂溶性 溶出速率 药物在胃肠中的稳定性 一、解离度与脂溶性 药物吸收取决于解离度和油/水分配系数 药物的解离度与环境pH密切相关 Henderson-Hasselbalch (H-H)方程: 弱酸性药物 pKa – pH = lg ( Cu / Ci ) 弱碱性药物 pKa – pH = lg ( Ci / Cu ) 1.解离度 2.脂溶性 小分子药物的吸收与其脂溶性密切相关 未解离型药物易通过生物膜 二、溶出速率(dissolution rate) 在一定溶出条件下,单位时间药物溶解的量。 药物溶出速度可用Noyes-Whitney方程描述 dC/dt=KS(CS-C) K=D/h K- 溶出速度常数 S-药物颗粒比表面积 CS-药物的饱和浓度 C-溶液中药物浓度 D-药物的扩散系数 h-扩散边界层厚 CS C h 1、溶出速率理论 dC/dt=KS(CS-C) 2、 影响溶出的药物理化性质 pH 多晶型:稳定型、亚稳型、无定型 溶剂化物:含有溶媒的晶体 溶解度: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 (2)粒子的大小 (1) 药物的溶解度 晶型 熔点℃ 特性溶出速率比 晶癖 A 147~152 1 片状结晶 B 152~154 0.68 针状结晶 C 81~83 1.29 棱状结晶 D 146~147 0.76 方晶 西米替丁不同晶型的理化性质 药物 溶剂 熔点℃ 溶解度mg/ml 氨苄青霉素 (无水物) 200 10.10 水(3:1) 203 7.60 苯乙呱啶酮 (无水物) 68 0.92 水(1:1) 83 0.26 琥珀酰磺胺噻唑 (无水物) 188 0.39 戊醇(1:1) 191 0.80 水(1:1) - 0.10 药物溶剂化对药物熔点和溶解度的影响 三、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性 在胃肠道,药物的稳定性常发生明显的变化 ? 酸、碱性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 酶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小结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理包括:被动扩散、主动转运、促进扩散和胞饮作用。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和直肠组成,长度2-3m。小肠表面有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吸收面积很大,是药物、食物等吸收的主要部位。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有:消化系统因素、循环系统因素、疾病因素。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有:解离度与脂溶性、溶出速率、药物在胃肠中的稳定性。 1.简述生理因素对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 2.比较药物被动扩散与促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