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仁与区芒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仁与区芒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280-03
摘要:仁和区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拥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十分有利于发展优质芒果。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增加,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不断凸,制约了仁和芒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目前的仁和芒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芒果;现状;对策
仁和区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地处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明显的“立体气候”及年日照时数在2697.6小时以上,年均气温20.4℃等优势条件,有利于发展优质晚熟芒果。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不受台风、梅雨的影响,十分有利于芒果固形物和糖分的积累,仁和的凯特芒果的固形物和糖分可以达到19%到23%,比外地芒果高了3—4个百分点。到2010年,全区芒果面积已达5296公顷[1],晚熟芒果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5%,挂果3442.2公顷,产量28825吨,产值突破1亿元[2]。芒果产业已成为仁和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增加,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不断凸显,制约了仁和区芒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增长迅速,差异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近几年,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带动了全区芒果产业的迅速发展。
2010年芒果产值突破1000万元的乡镇5个,在108国道、214省道沿线已建立了3个万亩芒果示范基地,3个万亩芒果科技示范村,特别是福田镇到2011年连续引进外资建了2个万亩芒果基地。全区能种芒果的村社是户户种芒果,2011年芒果产值突破1000万元的村2个(大龙潭的混撒拉村、前进镇的普达村),产业规模效益日益凸现。同时,由于仁和区是我国种植芒果最北端、纬度最高的地区,所产的芒果最晚熟,从全国芒果产区布局发展上,避开了芒果集中上市的高峰期,形成了与其它芒果产区上市时间不同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二)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现代农业产业链已雏形目前,仁和区已成立了1个区级芒果专业技术协会,村村有村级协会,建立了2个芒果营销公司,2003年注册了“仁和”牌芒果商标,并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远销我国三北地区及沿海各大城市;2001年成立了攀枝花市德益果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芒果市场研究,品牌宣传,逐步建立芒果市场网络,开展芒果营销工作,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实施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采收销售,力求使仁和区芒果统一品牌、统一商标、统一规划、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包装销售,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营销体系,初步实现了“科技+协会+公司+基地”的芒果产业化经营格局。
(三)科技支撑作用加强,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仁和区农业科技部门从1991年开始就非常重视芒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先后引进芒果品种41个,从中筛选出市场前景好并能充分体现仁和区优势的中晚熟良种凯特、吉禄、肯特、金煌等4个品种作为全区推广种植的主栽品种。特别是凯特、吉禄2个晚熟品种,9~10月成熟,正好填补了国内9~10月少有芒果上市的空缺,市场优势十分明显。研究总结的芒果良种嫁接改良技术及优质芒果生产技术、芒果套袋技术、芒果花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已在芒果生产上推广应用,使芒果种植面积从2005年的2961公顷发展到目前的5296公顷,增长了近1倍;2005的芒果年产量4340吨到2010年的年产量28825吨,增长了6.5倍;公顷产量从原来的3050公斤增长到现在的11000公斤,最高达30000公斤;2011年混撒拉村芒果种植户中最高亩产达2000公斤,产值达1.2万元;单株芒果产值达1000元的现象年年出现。果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售价从原来的每公斤4元增加到每公斤12元,增长了3倍;芒果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芒果的贮藏加工试验研究等相继开展。全区所有的芒果示范园、示范村、示范户的建设是农业科技部门芒果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新技术研究应用及优良品种推广的窗口,已显示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对示范带动全区芒果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龙潭乡混撒拉村首创的“芒果专家大院”于2008年2月正式挂牌投入使用。它是市、区科技局立项支持创建的攀枝花市首个专家大院。 芒果专家大院采用“专家+龙头企业+农民”的运作模式,以市德益果品开发有限公司为业主,当初聘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贵利、仁和区农牧局农艺师赵家华为专家大院首席专家,与公司技术员“土专家”李德、纳学林、刘学云、杨迎武组成科研创新和示范推广团队,负责开展芒果生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成果示范、技术创新、人才培训、技术普及等。
(四)推广体系初步形成,果农科技观念增强收入增加。近年来,仁和区农业科技部门采用“示范-技术培训-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