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际瑞潮州送屠梦破序文本意义及其美学意蕴.docVIP

魏际瑞潮州送屠梦破序文本意义及其美学意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际瑞潮州送屠梦破序文本意义及其美学意蕴

魏际瑞潮州送屠梦破序文本意义及其美学意蕴   摘要:魏际瑞是“易堂九子”中唯一的一位非遗民。在甲申、乙酉之变之后,魏氏不得已而出应清廷之试并频繁游于清幕,但他一直有着强烈的遗民情怀。因此,在游幕过程中,思归与思隐成为纠结在其内心而无法排解的情结,这也自然而然成为他诗文所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潮州送屠梦破序》是一篇“别调”赠序,突破古人赠序之窠臼,藉送人而抒发其一己之愁,思奇语妙,行文自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魏氏文章的美学风貌,关键词:魏际瑞;赠序;美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0)0-0106-05      魏际瑞(1620~1677),原名祥,甲申(1644)国变后更名为际瑞,字善伯,号东房,江西赣南宁都名士魏兆凤之长子,故人称魏伯子,为清初著名文入团体“易堂九子”之一。康熙十六年(1677),哲尔肯派其说降韩大任,为韩所害。魏际瑞生性脱略,善古文,又王于诗,与弟魏禧、魏礼俱以文名,时号“宁都三魏”,声名远播。《潮州送屠梦破序》是一篇“赠序”之文,而突破了之前赠序文的窠臼,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体现了魏氏文章的美学风貌,亦可见出清初文章发展的新趋向。      一      在中国古代文体序列中,“赠序”是“序”类文体中的一体。“赠序”的产生与古人赠人以言的遗风有关,姚婶在《古文辞类纂?序目》中探究赠序的起源?荚疲骸霸?序类者,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颜渊子路之相违,则以言相赠处,梁王觞诸侯于范台,鲁君择言而进,所以致敬爱、陈忠告之谊也。”而汉魏六朝时期随赠答与游宴之风兴起的赠答诗序与游宴诗序等对赠序的产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此,有学者论之甚详:“赠序之名与赠答诗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赠序的创作模式与游宴诗序密不可分。随着创作实践的丰富和文体自身的发展,赠序融合了赠答诗序‘赠答’之名和游宴诗序创作模式之实,成为独立的文体。”赠序之近源则是诗序。在古代,文人们往往于亲友离别之时设宴饯别,饮酒赋诗,诗多而成帙,便由其中的某人为之作序,冠于卷首。吴曾祺在《文体刍言?赠序类》中论述赠序之流变时说:“然追原所以名序之故,盖由临别之顷,亲故之人,相与作为诗歌以道倦倦之意。积之成帙,则有人为之序,以述其缘起:是固与序跋未尝异也。”在文体分类上,一般的观点认为,直至清代姚鼐才将“序”体之文分为“序跋类”与“赠序类”,如吴曾祺云:“赠序一类,自来选古文者,皆与序跋为一,至姚氏《古文词类纂》始分为二。”褚斌杰也基本上继承了这种说法:“在文体分类上,过去把它(指赠序,引者注)与序跋合为一类,直到清代姚鼐编《古文辞类纂》,才把它单独列出,成为赠序类。”然此说与事实有所不符,实际上在明初洪武年间由苏伯衡所编元代陈高的《不系舟渔集》中即列“赠送序”一类,之后归有光《震川集》中亦有“赠送序”一类;而“赠序”的名称在明初也已出现,如林弼《林登州集》中卷十二单列“赠序”一类。虽然在内涵上与后来姚鼐所列之“赠序”有所差异,但显然在古代文体分类学史上具有导其先路的意义。   赠序文之创作初兴于唐初,姚鼐云:“唐初赠人始以序名,作者亦众。”其时如王勃、陈子昂、李白等俱有名作传世。考其模式,则“先叙离情,后缀风景。情致物态,尚似六朝。林纾所谓‘狃于六朝积习’者,即指此类”。及至韩愈,赠序一体始得大变,或叙离情,或抒胸臆,或咏其怀,或发议论,无所不能,极大地扩充了赠序的思想内涵及表现力。曾国藩曾云:“古者以言相赠处,至六朝、唐人,朋知分隔,为饯送诗,动累卷帙,于是为序以冠其端。昌黎韩氏为此体尤繁,间或无诗而徒有序,于义为已乖矣。”曾氏此言盖以饯诗之序为赠序之正体,而韩愈“于义为已乖”,实为“破体”,即所谓“间或无诗而徒有序”者,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之处。由此,赠序也彻底摆脱了对诗序的附庸而成为一种真正独立意义上的文体,至于褚斌杰先生“宋、明以后,赠序才逐渐成为单纯赠别之作了”的说法,恐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韩愈赠序文中的这些“间或无诗而徒有序”的篇章,实际上已经宣告了赠序的文体独立,韩愈也自然而然地被视为这一文体的大家,如吴纳《文章辨体序说》云:“近世应用,惟赠送为盛,当须取法昌黎韩子诸作,庶为有得古人赠言之义,而无枉己徇人之失也。”姚鼐也说赠序一体“至于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如其《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送李愿归盘古序》等文俱为该体之经典。其后历代也不乏赠序之名家名篇,如柳宗元、欧阳修、朱熹、宋濂等,然大抵皆以昌黎为楷模。      二      关于赠序文之“体性”,明吴纳《文章辨体序说》云:“大抵序事之文, 以次第其语、善叙事理为上。”清吴曾祺《文体刍言。赠序类》则云:“赠序之体贵在援引古义,以致其讽勉之旨,始合于古人临别赠言之意。若近于喁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