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金矿普查评价及可选性试验与下步工作意见
某金矿普查评价及可选性试验与下步工作意见
[摘要]基本查清了普查区内金矿石类型和金的赋存状态,经可选(冶)性试验,氧化矿石可浸性极好,浸出速度快,浸出率高。采用制粒堆浸工艺合理可行。
[关键字]普查 金矿石 堆浸工艺
[中图分类号] P62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30-2
1 矿权范围
自老虎墩西至下山下,东西全长5km,南北宽1.0km,面积5km2。
2 普查工作主要成果
可分为东西两段,西为老虎墩,东为下山下,分述如下。
2.1 老虎墩矿段
西起老虎墩顶,东至老虎墩,东西长1000m,南北宽1000m,面积1.0km2。
2.1.1 工程控制及资源量
该矿段共布置勘探线4条,即57线、73线、87线、97线,施工钻孔20个,见矿(化)体孔10 个,见矿率 50 %。(报告[1]称54条,含旧槽清理)。钻探进尺1635.13m,槽探沿走向以60—160m间距控制主干槽6条,槽长170—1072m,以TC87槽最长,连续长度达1072m。
该矿段除完成槽、井探、钻探等工程外,还相应进行了1:1万岩石、土壤化学测量、1:1万及1:2千地质填图、1:1千地质剖面测量、堆浸试验以及各类样品的采取、加工、化验等工作。各勘探线剖面工程控制为:
57线:施工槽探3条,钻孔8个,钻探进尺483.3m,见矿钻孔4个,见矿率50%。
73线:施工槽探2条,钻孔6个,钻探进尺479.01m,见矿钻孔3个,见矿率50%。
87线:施工主干槽1条,长1072m,钻孔2个,钻探进尺335.6m。见矿钻孔1个。施工平硐1个,长78m。
97线:施工槽探2条,钻孔4个,采样孔3个,钻探进尺291.02m,见矿钻孔2个,见矿率66%。
通过上述工作,根据规范要求,老虎墩矿段基本上达到了普查阶段工作要求,对金矿(化)体可作出初步评价,对老虎墩勘探线剖面上及其间工程控制的部分金矿(化)体进行了储量估算,获得D级表、内外金矿石量45.11万吨,金金属量1.057吨,金平均品位2.34X10-6。
2.1.2 金矿(化)体产出特征
(1)本区金矿化受坑口背斜、F15、F19断裂带及层间滑动断裂构造控制。金矿(化)体均产于层间硅化构造破碎带中,由于大面积的强蚀变硅化,形成沿背斜轴部及南翼分布的I—IV层间硅化带。硅化带属一空层位控制,全区共划分了4个金矿化层(AuI—AuIV)、33个金矿体(Au≥1X10-6)、34个金矿化体(Au0.5—1X10-6)。
(2)老虎墩金矿(化)体产于AUIII矿化层,分布于老虎墩矿段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灰岩地层中。由25个金矿体、26个金矿化体组成,占全区金矿(化)体总数的81%,其中产于第四系粘土层中氧化矿(化)体36个,占总矿(化)体71%其中AUⅢ10、AUⅢ16、AUⅢ17为全区3个最大的主要金矿体,其储量占总储量的75.71%。
①AuⅢ10矿体长86m,宽7.2m,平均品位3.49×10-6,由TC7301、TC79、2K7304、2K7305等工程控制。
②AuⅢ16矿体长161m,宽4.39m,平均品位2.83×10-6,由TC5901、TC5701、、TC5301、TC4901、2K5701等工程控制。
③AuⅢ17长152m,宽9.1m,平均品位2.02×10-6,由2K5707、2K5702、TC59、TC57、TC5702、TC5301、TC5302、TC4901等工程控制。
(3)AUⅢ矿(化)体大部分为氧化矿,呈层状产于第四系全新统(Q4)粘土层中。部分原生金矿(化)体产于下山下距地表8-131m,(上下两层矿化层)上奥陶统宝塔组、下奥陶统红花园组龟裂纹灰岩、硅化碎裂岩、硅化构造角砾岩中,呈层状产出。
2.1.3 矿石可选(冶)性试验
(1)金的赋存状态
①本区金矿石金的赋存状态,金主要以次显微金(0.1μm )、显微金吸附于粘土中,为自然金,是金的主要存在形式。
②粒间金[个别矿物(如石英)的颗粒间见显微金]是金的次要存在形式。
③以包裹金形式存在,褐(赤)铁矿中,金以包裹金(间隙金)形式存在。
(2)试验样矿石氧化程度高,矿物成分简单,影响氰化杂质含量低。样品在TC7301 AuⅢ10矿体和TC5701 AuⅢ16 、TC5702 AuⅢ17 槽探粘土层内3个主要氧化矿体重采取,分别进行了搅拌氰化试验和制粒柱浸(堆浸)试验。
①搅拌氰化试验
样重14g,原矿品位2.61×10-6,试验结果:
NaCN 用量10g/t 金浸出率81.61%(搅拌36小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