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话与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差异探究.docVIP

襄樊话与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差异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襄樊话与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差异探究

襄樊话与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差异探究   汉语历史悠久,分布地域辽阔,使用人口众多,古往今来出现过的亲属称谓复杂多样。亲属称谓是亲属制度的语言反映,它以简单的词语形式反映出了复杂的亲属制度,考察亲属称谓具有语言学和文化学双重意义。作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的古城襄樊,其方言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代表中原地区很多地方的语言特色,襄樊话和普通话的亲属称谓词系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二者的不同点有利于促进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研究。   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属于北方方言区中的西南官话区。欧阳修曾在《乐哉襄阳人送别刘大尉从广赴襄阳》一词中写道襄樊话的特点是“语言轻清微带秦”,仅用七字就准确地概括出了襄樊方言的特点。襄樊话的确音轻,略带陕西口音,因为襄樊与陕西有过特殊的渊源。《尚书?牧誓篇》载:卢(今襄阳与南漳交界一带)等八国参与武王伐纣战争,后来秦将白起攻楚,军队来往,交流了两地语言,陕甘一带土族后又迁至襄阳并保持着原有风格、语言、习惯,所以襄樊话略带秦腔。   除了欧阳修提到的这个特点之外,襄樊话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都有显著的地域和文化特色。例如在语音方面,襄樊话多平舌音和儿话音;在语汇方面,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说法和特有名词。这些特点在其亲属称谓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下面,就以“我”的辈份为观测点,把“祖辈―父辈―我”和“我―我的后一辈―我的后两辈”的作为“两个三角”来研究,分析襄樊话和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的差异。   一.“我”的上两辈   1、爷爷、奶奶   在襄樊话中,这两个称谓与普通话保持一致,但读音却有所差异。爷爷读音为[je55 je2],可以看出调值比普通话低,体现了其音轻的特点,符合襄樊话声调系统的特点,即普通话中阳平为襄樊话中阴平。而奶奶的读音为[nai35 nai3],不仅调值与普通话不同,声母的读音也有差异。这是由襄樊话鼻、边音混用现象造成的。   2、外公、外婆   这两个称谓在襄樊话中有特殊称谓词,即外爷[wei51 je1]、婆婆[p‘o55p‘o2]。“婆”字读音的变异与“爷”字相同,符合襄樊话中声调系统的特点。而“外爷”这个称谓词则是襄樊地区内对外公的独特称呼。   二.“我”的上一辈   1、从血缘角度谈   ①爸爸   普通话中关于这一称谓,“父亲”是书面语,“爸爸”是口头表达语。   襄樊话中则有三种称呼父亲的方式。分别是爸爸[pa214pa4]、老爹[lau35tie214]和伯伯(bebe,分别读作第一声和轻声)。其中,第一种最为常见,后两种也比较常用。值得一提的是把父亲称作“伯伯”这种情况。梁章炬《称谓录?方言称父》说:“吴语称父为阿伯。”今天的汉语方言还可以找到很多以“伯”称父的例证。襄樊就是其中之一。   ②妈妈   与父亲称谓相对应,母亲在襄樊话中有妈妈[ma214ma4]和老娘儿(老读[lau35])两种称呼方式。前者最为常用,后者多用于母亲上了年纪后的称呼。   普通话中关于这一称谓,“母亲”是书面语,“妈妈”是口头表达语。   ③伯父   普通话中伯父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保持一致。而在襄樊话中,称呼伯父的方式,一种与父亲相同,即伯伯bebe;另外,在少数地区(如:襄樊市襄阳区欧庙镇)还读作伯伯(biebie,分别读作第一声和轻声)。   ④叔叔   叔叔在襄樊话中的称呼方式也有三种。常见的有叔儿和爹[tie214],极少数情况下读叔叔[su55 su2]。例如:这是我叔叔婶婶儿。襄樊话有一点在湖北方言中最为独特,就是它有很多平舌音。这个“叔叔”就是把卷舌音变成了平舌音,体现了襄樊话方言的这一特点。   而普通话中称呼父亲的弟弟为“叔叔”(读作翘舌)。   ⑤姑姑   普通话中,成父亲的姐妹为姑姑或姑妈。这一称谓在襄樊话中是非常特别的,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襄樊人把姑姑称作“念儿”[nian55]。由于是地域性话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这种称呼对应的字,襄樊人有把这个字写作“女+念”的形式,算是一种独创吧。   ⑥舅舅   这一称谓,襄樊话和普通话是完全一致的。   ⑦姨   普通话中,称母亲的姐妹为姨妈或姨(可按照与母亲年龄大小称:大姨、小姨或者二姨、三姨等)。   襄樊人把姨也称作“念儿”,与姑的称呼一样,这体现了襄樊话的又一大特点,即多儿话音。尤其是在口语表达中,有些词如果不带儿话音,不光读音变了,韵味也完全失去了。   2、从姻缘角度谈   ①公公、婆婆   称呼公公的方式除了可以套用父亲的称呼外,还有另外两种方式。一是老公公,还有一种是老爷子[lau35 je55 tsi2],后者多带有嫌恶的感情色彩。这两种多用于跟别人说起时使用。   称呼婆婆除了最常用的妈[ma214]之外,还可以称老婆子[lau35 p‘o55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