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菊花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文献计量分析.docVIP

我国菊花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文献计量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菊花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文献计量分析

我国菊花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 从菊花的文献量、文献内容、作者分布、期刊分布等方面分析我国菊花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揭示我国菊花的种植特点、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为我国菊花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菊花;文献;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S68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2-0016-02      菊花又称“菊”、“秋菊”、“黄花”,为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或半灌木,是原产于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最主要的切花之一[1-3],主产于浙江、江苏,在四川、安徽、河南、山东等省也有栽培[4]。杭菊、亳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济菊、黄菊为我国药用菊花的八大主流商品[5]。   菊花株高80~120cm左右,茎直立,基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枝略具棱[6],是典型的温带短日照植物[7]。在短日照下能提早开花,喜阳光忌荫蔽,较耐旱、忌涝;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也能耐寒,严冬季节根茎能在地下越冬,花能经受微霜,但幼苗生长和分枝孕蕾期需较高的气温,最适生长温度为20℃左右[6,8,9]。菊花的再生能力强,采用扦插法繁殖操作简便,易于成活,且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均可进行[10]。   菊花味甘、性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祛痰止咳、理气止痛、凉血止血的功效,且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很强的抑杀作用[11,12],常用于治疗心胸烦热、疔疮[13]、偏头痛、冠心病、乳腺炎、扁桃炎等疾病,可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和胆固醇,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并能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11]。其花中主要含有挥发油、龙脑、乙酸龙酯、矢车菊甙、绿原酸、维生素、黄酮类物质、微量元素硒等[14-16],具有清除人体中超氧离子自由基及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力的生理活性作用[1]。现代研究表明,菊花花瓣中不仅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它还有食用、药用等多种价值,有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HIV和癌细胞的成分[1,17]、舒血管、降血压、降血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5,13]。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80~2006年我国近30年来对菊花研究文献的年限分布、学科分布、期刊分布、刊载文献的集中与分散等进行了计量统计,为今后我国菊花的研究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1数据收集途径及分析方法      菊花有关文献是于2007年11月份以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来源,以“菊花” 为题名并且为关键字和摘要检索,得到1980~2006年的相关纪录1 328篇,将检索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剔除重复数据以及无关数据,经统计,共收集到关于菊花研究文献共540篇。本文就菊花论文文献的总量变化趋势、作者的地区分布、主要期刊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以反映菊花研究的主要成就和趋势。      2文献分析      2.1菊花文献学科分布的分析   1980~2006年这20年中,共检索到菊花的研究文献540篇,年平均文献量为21篇。将这540篇文献按基础研究、药理研究、制备工艺、栽培技术、产品开发、分析测定、贮藏加工和综述8个主题进行分析,其中栽培技术的文献数量最多,占总文献的42.04%;其次是分析测定和药理研究,分别占17.96%和8.16%;综述和食品开发分别占8.33%和7.96%;基础研究和制备工艺分别占到7.22%和5.74%(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菊花文献以栽培技术为主题的最多,共227篇,其中基础栽培有99篇,占栽培技术的43.61%,育种繁殖和防病虫害分别占到34.36%和21.59%,可以看出栽培技术的各个分支科学研究比较均衡,说明栽培技术在菊花科研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其次是分析测定,共97篇,其中人们更侧重于成分提取与分析研究,人们已经意识到菊花的化学成分、色素研究对开发其有效成分有重大意义,因而这方面的研究占分析测定的37.11%。鉴别与比较占到了24.74%,说明对菊花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栽培,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   统计得出,药理研究共44篇,其中人们对消炎止痛的研究比较集中,占药理研究的29.55%,其他病症占药理研究的43.18%,说明菊花的药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我国对菊花药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应加快菊花深层次的药用研究和开发,以促进菊花产业化发展。   产品开发共43篇,其中营养保健占产品开发的72.09%,究其原因,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使得营养保健占据了很大比重。基础研究中一般性研究占了61.54%,说明科技人员从基础理论方面进行研究,以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问题。可以看出,我国菊花的研究,栽培技术和分析测定已经形成相对完备的体系,说明我国菊花的种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