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绿雪楼集与熊明遇文化思想研究
绿雪楼集与熊明遇文化思想研究
摘 要:从熊明遇的文化观点,研究认为明末西方基督教的传入,给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的儒士接触西方文化,并未只满足于科学技术一面,对宇宙万物的本源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正确的宇宙观,才能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绿雪楼;熊明遇;文化思想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108-03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号称来自西方,但佛教的发祥地在印度,算不上西方文化;到了唐代,景教(基督教中的一个支派)传入中国,但那时的士大夫阶层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元朝时期,随着大量色目人来到中国,伊斯兰教开始影响中国,可是伊斯兰文化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第一次系统影响中国的时代,应是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入中国这一时期。说这个时期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的首次启蒙也毫不为过,但是,由于清初康熙皇帝对基督教(本文的基督教系广义基督教,含天主教)的抵制政策,加上本土儒道佛文化对基督教的排挤和贬斥,很多本土观念极强的学者往往都在有意或无意地淡化基督教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很多学者虽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基督教文化的教化,但依然尽量否认基督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淡化基督教文化为中国带来的变化,否认基督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荡涤和升华作用,这是十分不公平的。本文意在通过明末名宦熊明遇等人的思想升华来探讨基督教文化为中国本土文化进步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熊明遇(约1579~1649),字良孺,号坛石,江西进贤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万历三十年任长兴知县,年仅二十三岁。据清代《长兴县志》记载,熊在长兴期间,革弊兴利,建树很多,县境大治,公务之余,喜吟诗著文,曾著有《罗■茶疏》、《箬下酒疏》、《长兴沟洫桥梁记》等涉及长兴地方史料的专文。
在长兴的地方历史上,熊明遇是一个比较重视文化教育的官员,他到任不久,在地方绅士的支持下,在县城东北兴办了“箬溪书院”。由于熊明遇、丁元荐等社会名流的积极参与,箬溪书院成了长兴士人学子闻道、修业的主要聚集地。书院内论辩之风盛行,为活跃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较大作用。
熊明遇在长兴担任了七年县令,其吏治情况,主要见于他自己所撰《盗贼课》一文,里面详细介绍了自己与地方土豪势力的惊险斗争,最后得出的心得就是要善于驾御豪滑之人,又能当机立断、果敢行事。从此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熊明遇是一个城府极深,又十分擅长权变的官吏。
熊明遇的《绿雪楼集》刻印于明天启年间,据“绿雪楼记”载,因熊所居处多竹,“雪”字蕴涵丰富,故将所居楼名为“绿雪楼”,文集也因楼而名之。集内分类为“则草”、“素草”、“掖草”、“台草”、“剑草”、“屐草”、“琴草”、“鹤草”、“彀草”等篇目。“草”即文稿,带有自谦之意,也含有未及仔细校核的意思。
所谓“则草”,熊明遇是取《诗经》“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之义,自序以为:“夫有物必有则,岂惟民哉?天地一大物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敦化。……天之高,星辰之远,有自然而然之故在。知其故,即知其所以则,并知其所以则则。”“则草”是熊明遇用当时西方科学知识来分析天象地理等自然现象的。“素草”是熊对自己各种序跋题记的汇总。“掖草”是熊明遇任兵科给事中时写给皇帝的谏议政论。“台草”收集的是熊明遇任明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时所上的公文奏章和皇帝的批复。“剑草”是“取古将传阅之,率意裁取,仅百余则”,摘记了古代部分名将的用兵事例。“屐草”收集了一些旅行游记,“琴草”是在地方为官时写的一些杂记。“鹤草”汇总了一生所写的诗词曲赋。“彀草”收集了自己的拟古诗作,彀为雏鸟受哺之声,意在自况。其中“则草”集中体现了西方传教士对熊明遇的影响。
“则草”中除了对日、月、地、星之间关系的分析外,还包括日食、月食、昼夜长短、经星位置,二十八宿、风云雨露、雷电、慧、孛、流星、陨星、日月晕、雪、雹等自然现象,此外,对“雨土”、“雨粱”、“天开”、“天鸣”、“地震”、“山飞”、“地陷”、“潮汐”、“温泉”、“野火”等自然异象也有分析,并涉及有关天体的其他诸多问题。
当时,到中国来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已经运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象,哥伦布与麦哲伦环球航行获得的地理知识已经被广泛运用,西方天主教会还流行用“地心说”解释天象。江西南昌曾是利玛窦到中国传教的一个重要站点,利玛窦在南昌活动的时候(1595年6月-1598年6月),熊明遇还不到二十岁,正在科举仕途中博弈,无论从资历或学力看,熊明遇都不可能分心去学西方传教士的东西,这也是我们今天找不到熊明遇与利玛窦有何直接接触资料的原因。但我们可以推测,由于利玛窦在南昌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