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收发“红包”背后的法律问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过年收发“红包”背后的法律问题   春节是中华民族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辞旧迎新之际,“红包”不可少。小小红包中,也牵涉着一些严肃的法律问题。另外,微信发红包是当下朋友之间一种比较流行的娱乐方式,但稍有不慎就会发出“祸事”。   压岁红包的所有权应归孩子   【案例】2017年1月,在外打工的唐女士全家回到乡下过年,年初一那天唐女士发出了5000多元“红包”,但10岁的女儿佳佳收到了近4000元的红包。唐女士动员佳佳上交,但女儿只同意上交一半,另一半自己支配。唐女士认为,数千元现金并非小数目,孩子自制力不强,手里不能揣这么多钱,于是坚持要女儿全部上交。佳佳很不服气地说:“压岁钱是给我的,你无权没收。”面对女儿的维权,唐女士不知如何说服她。   【说法】“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逢春节,孩子们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收到来自各方的压岁红包。大人给孩子压岁钱是一种习俗,也是一份祝福,而在法律上则属于赠与性质,压岁钱的所有权自然归孩子,家长无权没收。当然,家长是有权掌管孩子的压岁钱的,根据《民法总则》第34条的规定,保护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是监护人的职责之一。对此,家长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清楚:收上来只是为其保管而非没收。既然是保管,那就不能随便动用,除非是为了孩子的利益,比如为孩子买商业保险,让孩子参加兴趣班什么的,是可以动用压岁钱的。家长在保管压岁钱期间,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理财帐户,帮助和引导孩子制定理财计划,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收受变味压岁红包 当心构成受贿罪   【案例】老鲁是位包工头,听说楼西村要上村庄亮化工程,为拿下该工程,老鲁逢年过节就到镇干部陈某(系楼西村包村的镇干部)家走走,送些烟酒,陈某爽快笑纳。2016年除夕夜,老鲁又来到陈某家,临走时留下一个装有3万元的红包,说是给陈某孙子的压岁钱。2017年4月,在村庄亮化工程招标中,由于陈某暗中帮忙,使老鲁如愿拿到了该工程。后因他人举报项目招投标违规,陈某案发。县法院认定陈某收受老鲁3万元红包构成受贿罪。   【说法】亲友之间基于亲情而馈赠礼物是一种传统美德,长辈给晚辈压岁红包也是传统习俗,这些都正当。可如今,传统的“有礼有节”在异化、变味,压岁红包甚至成为别有用心之人给领导送礼的一块很好的“遮羞布”。有的人为获取某种不当利益,往往在逢年过节或者乘婚丧嫁娶之机给人送红包或贵重礼品,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情形涉嫌行贿,如果收受者许诺、着手或者已经为送礼者谋取某种利益,则属于受贿性质。根据《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受贿数额达到3万元的,就构成受贿罪。本案中,老鲁的大方和陈某的笑纳,双方心照不宣,无疑背离了压岁钱的传统本义,而且陈某事后也确实利用职务之便为老鲁谋取了利益,其行为确已构成受贿罪。对老鲁而言,如果获取该工程施工权属于不正当利益,则其送红包的行为构成行贿罪。   利用微信群玩“红包接龙” 会涉嫌赌博甚至犯罪   【案例】董某、徐某两人在外打工多年,但所得收入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于是就冥思苦想如何尽快发财。2017年3月,董某发现人们对微信抢红包乐此不彼,于是就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专门进行“红包接龙”游戏,董某负责招募同乡打工人员参与游戏,徐某则负责将200元抽头20元后以180元6个红包发出供他人抢。每轮抢到数额最小者再发下一个红包,如此反复。王某加入该群玩了几天,就损失3000元。王某意识到这个群有陷阱并报警,警方遂以董某等2人涉嫌开设赌场罪立案侦查。截至案发,该微信群发红包金额近80万元,董某等人抽头近8万元。   【说法】抢发红包是当今盛行的一种联谊兼娱乐活动。在微信群里发红包,如果是朋友间的小额互发,不带营利性质,可视为赠予,但如果以营利为目的,就涉嫌赌博。其中,群主纠集成员进行红包赌博,就涉嫌开设赌场。开设赌场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场所和条件等组织赌博的行为。提供赌博场所,包括提供实体场所或者微信群上的虚拟空间。本案中,董某等人纠集他人参与抢红包,从中渔利,已构成开设赌场罪。群成员参与该种抢发红包游戏,虽不构成赌博罪,但也要受到罚款或者拘留等治安处罚。当你被拉入陌生微信群时,一定要有提高防范意识,切莫因贪图一点蝇头小利就轻易落入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更要远离任何形式的赌博。   春节发慰问红包 不能冲抵加班费   【案例】2017年春节,某养殖场因经营需要,安排王某等8名员工春节3天加班。年初一那天,养殖场老总给王某等人每人发了600元的红包。春节假期结束后,养殖场通知王某等人可以自行选择时间补休,王某等人不同意补休,要求支付加班费。老总声称:安排补休是劳动法规定的方式之一,而且已经发的红包就是加班费。后在县劳动监察部门的过问下,王某等8人拿到了加班费。   【说法】员工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机会,坚守生产一线,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