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互文性看张翎和严歌苓之叙事特征和意义
从互文性看张翎和严歌苓之叙事特征和意义
摘要:在华文写作传统与准备条件上一直稍逊于美华文学的加华文学,此前创作大都处于“留学生文学”强大的基调与影响下,现在因为有了张翎为代表的突围式的、异军突起武的叙事表现,不仅表征加华文学近期叙事的突破指向与刻度,使之拥有可与美华文学相媲美的叙事品格与艺术格调,而最重要的是,以张翎叙事的独特性,可以与严歌苓新历史主义叙事特征构成互文式的呼应、阐发与补充。它无疑丰富、丰满了北美华文文学的叙事视野、内涵与手法,增加了作家表现生活与自我的深度、广度与厚度。
关键词:张翎;严歌苓;小说叙事;北美华文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569(2010)05-0136-06
一
北美华文文学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一个重镇,不过无可讳言,当人们说起它时,可能更多地会把重心放在美华文学上。这是因为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的“留学生文学”,以其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漂泊感,浓郁的文化乡愁,包括种族歧视、学业、就业、婚姻等等问题在内的生存困境与压力所造成的心理郁抑,以及对故国的精神感伤等,形成其独特的现实感与美学况味,引起华人世界深刻的震撼与共鸣。而创造出这个文学景观的大多是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的美华女作家,如於梨华,她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被公认为“留学生文学”的开山之作,她本人也以“无根一代的代言人”而蜚声文坛。而与於梨华堪称双璧的聂华苓,其代表作《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等,通过对被命运强加予的放逐与逃遁,不断的出走与不断的流离失所,以致身份错乱到难于自我确认,造成人物从文化角色到人格精神的分裂等的叙写,加固了“无根一代”的文学意象,使之成为特定的语言符码。应该说,她们以其特有的女性敏感与艺术领悟力,在留学生文学中脱颖而出,其作品在华语世界盛传一时,余响至今。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留学海外成为大陆青年的一种可行性选择,而留学美国成为首选。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与中国双边开放力度的加大,可以看到的是,当年目的、身份、方式都较为单一的出洋留学群体,到后来实际上已不止是留学生,而是通过各种途径、渠道出洋从而获得居留国移民身份的群体,这既是产生“新移民文学”的社会土壤,也是“新移民文学”概念之所以能取代“留学生文学”概念的社会条件。
对于美华文坛来说,这样的大陆移民热潮至少给其带来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美华文学队伍得到来自不同背景与数量上的补充,一直作为美华文学中坚力量的女作家群自然概莫例外;二是产生了与於梨华等为代表的“留学生文学”况味完全不同的“新移民文学”。大致地说,与前辈留美作家比较,改革开放后涌向北美的大陆新移民作家,其心态与处境已大为不同。冷战结束使他们的去国不再有身世之痛,断根之哀;地理上的全球村概念与文化上的全球化,使他们在异国他乡少了许多无奈与感伤的漂泊感;个体主观上的进取与文化自信,消解了包括生存在内的许多压力感。扬东方文化之优势,打人美国主流文化与上层社会之中,成了他们敢有也敢做的野心与梦想。求知与冒险的积极心态,使他们对他文化的不适、隔膜、乃至对抗被降低到最小程度与最短期限。从某种程度上,或可概括为“小说作者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开始流露出自觉的‘世界公民’意识,冲破原有的种族、文化、国籍、故乡等固有的传统观念,表达出对地球越来越小,全球逐渐一体化等新观念的拥抱、认同和接受。”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其主题、题材、话语、格调、价值观、审美观便有了完全的不同,无根一代与落叶归根的意念,被认识美国、融入美国、落地生根、实现梦想、体现自我的诉求所取代。这种诉求自然会影响到文学叙事的态度与方式。在美华新移民文学中,严歌苓应可以作为其突出代表,这是因为:其一,1987年赴美的她,正是经历从留学到移民这个过程的大陆女作家;其二是她以旺盛的创作实力与叙事的创新力度,迅速成为新移民文学的个中翘楚。短篇《少女小渔》,就是她作为大陆留美新移民作家身份后的成名作。∞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少女小渔》作为新移民文学的代表作,无论是从其取材与主题层面上,还是从其表现内容与精神气质上,显然已非昔日“留学生文学”内涵所指或所能囊括的了;但还不仅于此的是,就“新移民文学”本身来说,《少女小渔》所表现出的精神旨归与艺术品味,与同时期出现的另一类作品亦非同日而言,甚至大相径庭。这一类作品在当年可谓风靡一时,如《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闯荡美利坚》、《我的财富在澳洲》、《娶个外国女人当老婆》等,人们一定还对这类作品带来的新鲜冲击与震撼记忆犹新,一如《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曲至今仍萦绕在我们的耳畔一样。它们似乎从大洋彼岸传递而来一种令人既不安又新鲜刺激的信息,预示着种种前所未有的价值观的改变与物质化时代的到来。《少女小渔》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