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种类白条天牛基因条形码特征和系统发育初探
                    不同种类白条天牛基因条形码特征和系统发育初探
    摘要:白条天牛属的天牛是一类严重危害多种林木的蛀干害虫。为了丰富白条天牛属线粒体CO[QX(Y15]Ⅰ[QX)]基因数据库,探索该属各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利于用CO[QX(Y15]Ⅰ[QX)]基因作DNA条形码快速准确地鉴定白条天牛种类。应用PCR技术扩增3种白条天牛标本的CO[QX(Y15]Ⅰ[QX)]序列,并与GenBank记录的4种白条天牛CO[QX(Y15]Ⅰ[QX)]序列进行比对,以分析其序列组成变异及碱基替换规律,最后利用MEGA 5.0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白条天牛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关,同一国家的白条天牛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不同国家的白条天牛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关键词:白条天牛;CO[QX(Y15]Ⅰ[QX)]基因;基因条形码;系统发育关系 
  中图分类号: S433.5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3-0090-04[HS)][HT9.SS] 
  收稿日期:2016-03-18 
  基金项目:江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4KJ48)。 
  作者简介:禹海鑫(1984―),男,河南泌阳人,博士,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检疫、昆虫分类和昆虫分子化学生态学研究。Tel:(0513E-mail:haixin.007@163.com。 
  [ZK)] 
  沟胫天牛亚科(Laniinae)隶属于鞘翅目(C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是天牛科种类数目最多的一个亚科,全世界已知种类大约20 000种。其中白条天牛属(Batocera)昆虫是该亚科内十分重要的一类林木害虫,它的幼虫钻蛀取食树木的树干及枝条的木质部、韧皮部,可危害柳树、苹果树、栎树、杨树等多个阔叶树种,给农林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2]。全世界白条天牛种类约有60种,广泛分布在非洲、澳大利亚、亚洲和东欧地区。我国约有12种,包括锈斑白条天牛(B. numitor Newman)、麻栎白条天牛(B. quercinea Wang et Zhang)等[2-3]。除上述12种外,余下约50种在我国是没有分布的,被2007年发布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列为我国检疫性昆虫[2]。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原木和木质包装进出口数量剧增,我国多个口岸在进境木材检疫查验中截获了白条天牛。例如,2009年乍浦口岸检疫人员从马来西亚进境原木中首次截获托氏白条天牛(B. thomsoni)[4]。2012年张家港口岸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原木中截获白条天牛B. laena[5]。另据相关媒体报道,2013年张家港口岸从非洲原木中截获到白条天牛B. wyllei[6]。2014年,吴江口岸在进境原木中截获了婆罗白条天牛(B. tigris)[7]。 
  目前,昆虫种类鉴定以形态学鉴定为主,但可用于形态比较的特征数量有限且不稳定,同时国门口岸截获的昆虫往往是以卵、幼虫、蛹或肢体残缺虫态出现,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显然不适用[8];因此,需要探索新方法来解决传统形态学鉴定中遇到的困境。随着分子试验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DNA序列研究遗传进化、系统发育及种类鉴定已经成为昆虫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 COⅠ)基因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是当前相对成熟的分子鉴定技术[9]。花婧等通过此技术对大小蠹属17个种进行了分子鉴定[10]。Stauffer等利用该技术,实现了对欧洲7种齿小蠹的快速鉴定[11]。 
  本研究对已获得的6种白条天牛的CO[QX(Y15]Ⅰ[QX)]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和对比,分析这些CO[QX(Y15]Ⅰ[QX)]序列(即DNA条形码)的特征及遗传系统发育关系,以获得能准确鉴定白条天牛种类的分子方法,为研究其他天牛种类的分子鉴定方法提供有益参考[12]。 
  1材料与方法 
  1.1昆虫标本 
  本试验所用的标本由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害生物检疫实验室提供,包括锈斑白条天牛(B. davidis)、橙斑白条天牛(B. numitor)、印尼白条天牛(B. celebiana)3种白条天牛,所有天牛标本均经国内天牛专家安榆林研究员鉴定。标本来源与采集时间如表1所示。另外,从GenBank网站获得4种白条天牛共7条CO[QX(Y15]Ⅰ[QX)]序列(表2)用于比对。其中,印尼白条天牛(B. celebiana)是在我国没有分布的国外种类,余下3种天牛在我国均有分布。 
  1.2提取基因组DNA 
  采用从北京金麦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买的GenMagBio动物细胞组织/细胞基因组DNA磁珠提取试剂盒提取各样品的基因组DNA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