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户籍管理思想和秦国户籍管理制度.docVIP

商君书户籍管理思想和秦国户籍管理制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君书户籍管理思想和秦国户籍管理制度

商君书户籍管理思想和秦国户籍管理制度   提要:商鞅学派的户籍管理思想在《商君书》中多有体现,而秦是中国户籍制度开创与基本规模奠定的时期。本文通过对二者在户籍的编制与管理、取得户籍的资格、户籍的分类、户籍登记的内容以及户籍的变更等几个方面的比较,考察商鞅及其学派的户籍管理思想在秦国政策中的渗透。   关键词:《商君书》 商鞅学派 户籍制度      户籍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管理、控制人口的根本手段之一,能够为国家控制人口、征发赋役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障。正如汉魏间文学家徐干在其《中论?民数》中所说:“民数者,庶事之所自出也,莫不取正焉,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国以之建典,家以之立度。五礼用修,九刑用措者,其惟审民数乎?”因此,他认为“民数周,为国之本也”。《商君书》中虽然没有如此明确的表述,但商鞅及其学派已认识到了户籍制度对于治国的重要性,书中的《垦令》、《去强》、《算地》、《徕民》等篇,集中体现了商鞅学派的户籍管理思想。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户籍的编制与管理、取得户籍的资格、户籍的分类、户籍登记的内容以及户籍的变更等几个方面,将商鞅学派的户籍管理思想与秦国的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比较,以期考察这些思想对秦国政治所产生的影响。      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      户籍是中国古代国家征调赋役、落实行政管理、执行法律的主要依据,按照什么样的原则进行编制,管理是否完善,会影响到国家所实施的政策、措施的效力。《商君书》对户籍的编制和管理没有专论,只在《境内》和《画策》篇中提到了军队的编制。《境内》曰:“其战也,五人来薄为伍,一人羽而轻其四人。”《画策》曰:“入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无所处,罢无所生。”商鞅学派建议将5个士兵编成一伍,用徽章加以区别,同伍中1人逃跑,其余4人受牵连。在无处可逃、倘若战败也无路可活的认知下,士兵唯有“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   关于秦户籍的编制情况,除秦献公“为户籍相伍”以及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外,其余文献无征,今人论者亦少。万川先生认为,秦以五家为单位进行户籍登记,登记时间为每年的三月和八月。张金光先生认为,秦户籍按最基本的统计单位“户”进行统计,在户之上再编制成为伍、里、乡、县等级别的组织单位。他根据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律文规定,如《仓律》:“小隶臣妾以八月傅为大隶臣妾”,《金布律》:“受(授)衣者,夏衣以四月尽六月禀之,冬衣以九月尽十一月禀之,过时者勿禀。后计冬衣来年。囚有寒者为褐衣……已禀衣,有余褐十以上,输大内,与计偕”,《秦律杂抄》:“省殿,赀工师一甲……省三岁比殿,赀工师二甲”,“漆园殿,赀啬夫一甲……漆园三岁比殿,赀啬夫二甲而法(废)”等,推论“秦户籍必当一年一度编审造籍”。又根据《司空律》:“官作居赀赎责(债)而远其计所官者,尽八月各以其作日及衣数告其计所官,毋过九月而莆(毕)到其官;官相?(近)者,尽九月而告其计所官,计之其作年”,以及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恒以八月令乡部啬夫、吏、令史相杂案户籍,副臧其廷”等律文,认为固定在每年的八月案比造籍,但随时在户籍上添加诸如人口逃亡、逋事、乏徭等内容。其说推理严密,兹从之。   秦简《仓律》有这样的规定:“隶臣欲以人丁粼者二人赎,许之……边县者,复数其县。”意思是被赎回的隶臣,如果原籍在边远的县,应将户籍迁回原县。而里耶秦简有这样一则释文:   廿六年五月辛巳庚子,启陵乡应敢言之:都乡守嘉言:渚里……劾等十七户徙都乡,皆不移年籍,令曰:移言。今问之,劾等徙……书告都乡曰:“启陵乡未有某(牒),毋以智(知)劾等初产至今年数……谒令都乡具问劾等年数,敢言之。   ……迁陵守丞敦狐告都乡主,以律令从事。建手。   从材料中我们知道,因为由启陵乡迁徙到都乡的劾等17户没有移交登载年龄的籍簿,启陵乡一个叫应的负责人调查后答复都乡负责人,说在劾等户迁徙时,曾以文书告知都乡关于启陵乡没有劾等人的年龄记载之事。都乡因此将此事上报县庭,县庭告知都乡依律行事,自行问询登记劾等人的年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也规定:“恒以八月令乡部啬夫、吏、令史相杂案户籍,副臧其廷。”此虽汉律,但汉制多承秦制而来,因此汉初对于户籍的管理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秦户籍的相关情况。结合上述材料,可以判定秦的户籍编审、登记以及管理是由县、乡两级负责的。同时,秦律规定:“匿敖童,及占(疒??)(癃)不审,殿、老赎耐。”如果隐匿成童,或者申报残疾情况不确实,则罪及里典、伍老。这说明里典、伍老掌握着案比的尺度,户籍登记由他们具体操作。   秦户籍实行分类管理,对于登载内容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户籍的销户、变更等有严格的规定,稍有差池即被严惩。如秦简《效律》规定:“人户、马牛一,赀一盾;自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