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戏曲文化调查和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郯城县戏曲文化调查和研究

山东省郯城县戏曲文化调查和研究   摘要:山东省郯城县历史悠久,勤劳的郯城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里简单介绍郯城县的几种地方戏曲,大鼓、郯马五大调、姐儿妞、柳琴戏、高跷。希望借此让读者了解一下郯城县的一些民间戏曲。   关键词:大鼓 郯马五大调 姐儿妞 柳琴戏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山东省郯城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郯城先民创造了熠熠生辉,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郯城大鼓调查研究   大鼓这一民间乐器,传入郯城的时间已经很久远,具体时间无从考证。大鼓据说起源于尧舜时期,周庄王曾用大鼓教化万民。就是说大鼓曾经被用来易风化俗,劝人向善。因此唱大鼓的人拜周庄王为祖师爷。拜师傅时堂上供奉周庄王的牌位,弟子在下面跪拜,口中诵念:“盘古辟地与开天......庄王祖师上边做,弟子进香到堂前。”   解放初期,每逢集市,总有唱大鼓,说书的艺人开场。唱大鼓的道具是大鼓,板子。大鼓上有钉子,按照规矩应当有一百颗,寓意是文王百子,祝福听大鼓的人子孙满堂。大鼓的架子是六根竹子做的,敲打的板子是木制的。唱大鼓是有行规的,必须有师傅指导,出摊的位置必须固定,同行有赚不到钱的,赚钱的同行必须请客吃饭,并且给足回家的路费。   唱大鼓有很多调,郯城多用犁铧调,不论用什么调,都离不开十三道大仄:中东仄,人表仄,四发仄,发花仄,索伯仄,汇兑仄,一起仄,怀来仄,有求仄,岩前仄,姑苏仄,蹀血仄。下面是一段张彦休妻的鼓词。   诗曰:不是姻缘莫强求,姻缘前定何必忧。   任凭波涛滚滚来,机关巧遇不可求……   四句闲言叙罢,内中引出一桩故事,众明公稳坐,听我慢慢道来。   张彦休妻白玉楼,明公稳坐听根由。   此书出在大明朝,万历皇帝坐龙楼。   朝中一切都不表,单把张彦说从头。   他父张忠字仁义,他母白氏性温柔。   家中贫寒难度日,肩担豆腐过春秋。   张彦年方十六岁,娶个妻子白玉楼。   佳人贤德世间少,女貌无双占鳌头……   2.郯马五大调   郯马五大调又名淮调、五大调、郯马调,以郯城县马头镇为中心,余韵遍及整个鲁东南,甚至波及鲁北广饶和江苏连云港等地的一种民间曲调。表演形式是由一个人演唱,以民间管弦乐器和瓷碗、磁碟、瓷酒盅等物品,打击出节拍伴奏。总人数不固定,一般是十余人。伴奏的乐器很多,有笛子,笙箫,二胡四胡,三弦琵琶,月琴皮鼓。还有些是生活用品做的乐器,比如酒盅,碟子,碗等。郯马五大调旋律委婉圆润,节奏平实徐缓,歌词高雅隽永,多以叙事的形式讴歌自然风光和人间情义。   郯马五大调的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明朝时从云南贵州传来的。还有人说源出于淮安府。比较可信的是民间艺人李长义的说法,郯马五大调是从济宁等地传入,由郯城、马头一带的民间艺人综合加工而成。根据五大调的唱词,曲调推断,其源头应该是元曲的小令,散套。马头镇曾经是京杭运河的一个码头,是交通要塞,曾经商贾云集,热闹繁华。在众多地区商贾艺人的交流下,结合当地民俗,逐渐形成五大调。   郯马五大调是相对高雅的艺术形式。郯马五大调旋律委婉圆润,节奏平实徐缓,歌词高雅隽永,例如《淮调.渔樵耕读》:   春光好,春光明媚艳阳天。   游春人携琴带酒过前川。   但只见桃红梨白开色艳,   满荒郊百草排芽色色鲜。   一行行绿柳垂金线,   青鸟叫破杏花天。   黄莺儿站枝头声声呼唤,   真正是春天鸟能言。   飞燕含泥来回转,   绿浮水池塘鱼跃渊。   眼望见山川流水急把桥桥溅,   一对鹭鹤踏过了苔莲。   见顽童手放风筝飞腾翻,   刘海撒金钱。   ,多以叙事的形式讴歌自然风光和人间情义。有的写的是是普通的人家生活,还有一些历史传说,民间传闻。其中以爱情故事为主题。   郯马五大调包括《淮调》、《大调》、《玲珑调》、《满江红》和《大寄生草》等五个曲牌。除了《玲珑调》外,其余四个曲牌均由江淮地区传入,这五个曲牌又包含了“五景”:春景、夏景、秋景、冬景、总景。“五盼”:盼佳期、盼才郎、盼冤家、盼情书、四盼。“七多”:送多情、想多情、遇多情、盼多情、会多情、思多情、梦多情。“八恨”恨别离、恨当初、恨冤家、恨薄情、恨爹娘、恨家人、恨薄命、烟花恨。现在保存下来的有130首。   3.民间小曲《姐儿妞》   郯城民间系列小曲《姐儿妞》主要分布在郯城县泉源乡沿马陵山一带十几个村庄,当地有个民谚:“要听《姐儿妞》,一溜山根到泉头。”目前这一系列的小曲在当地几近失传,但有几首歌词健康,曲调优美的《姐儿妞》,不仅在当地流传,甚至迈向了更远的地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