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和闲邪公家传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孟和闲邪公家传初探

赵孟和闲邪公家传初探   癸未岁春四月,老友胡君作群来访,以其家传墨宝《闲邪公家传》(以下简称《家传》)法帖见示。余素酷爱孟楷书,尤其是他的小楷。数年前偶得孟晚年所书《汉汲黯传》,反复临摹,获益非浅。今见此帖,久久把玩、欣赏,爱不释手。胡君言其欲将此失而复得、四代珍藏七十余载的镇家之宝公开出版,惠及世人,余甚赞许。胡君嘱余为之运筹,并写一前言,余欣然应允。斟酌再三,题为《赵孟与〈闲邪公家传〉初探》。   其所以名为“初探”者,盖因《家传》自其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前后,经赵孟书写问世,流传至今,迄已近七百年。其间,历经几多风雨几多沧桑。《家传》是如何流传于后世的?它又是如何从普通百姓的手中流入贵族之家,又由贵族之家流入宫廷的呢?如今,《家传》又由百姓(胡君)之家付梓,即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家传》一书的流转过程,充满了轶闻趣事,有的有据可考,有的则只能凭推断,故名之曰:“初探”。后人必将会有所发现,有所补正,继之为“再探”或“三探”,或未可知。      赵孟生平与事绩      赵孟为元代著名的书画大师。其书法作品无论篆隶楷行草,无不冠绝古今,时人誉之为“超宋迈唐,直接右军”。得其书者,无不珍藏,视为至宝。   赵孟,生于宋理宗宝二年(1254年),卒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横跨两个朝代,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署甲寅人、水晶宫道人。时人或因其居第、或因其仕职封赠称之为赵吴兴、赵欧波、赵承旨、赵荣禄、赵文敏等。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其四世祖赵伯圭受赐居湖州,故孟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赵孟系宋宗室后裔,为宋开国君、赵匡胤之子秦王德芳十世孙。其父赵与(1223~1265年),南宋末曾官至户部侍郎,浙西安抚使,英年早逝。孟幼孤,赖其母丘夫人抚养成人。   孟自幼聪敏过人,三岁习书,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其至友戴表元《松雪斋全集?序》云:“子昂未弱冠,出语已惊其里中儒先,稍长而四方万里,重购以求其文,车马所至,填门倾郭,得片纸只字,人人心惬意满而去。”   年幼时,其母丘夫人望其发愤力学,成就祖业。据《赵文敏公行状》载:其父死后,母丘夫人劝其努力致学,说你自幼丧父,如不自强于学问,终不能成才,我们这一辈也就无希望了。语罢,泪流沾襟。由是,孟刻苦自励,致力于学,昼夜不休,因而学业日有所进,且以父荫,年十四岁,便“试中国子监,注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户参军”。宋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亡,元朝一统天下。孟隐居乡里,习书画,吟诗赋,致力于学。孟时年二十六岁,以博学多闻、才艺超群,闻于乡里,又常与当地文人逸士相往还,与钱选等并称“吴兴八俊”。其间,曾结识原浙西道提刑按察司事夹谷之奇,诗文往来,相交甚笃。后夹谷之奇升任吏部郎中,力荐孟出任元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由于元初社会动荡不安,加之汉族士子地位卑下,不受重视,孟无意出山为仕。   孟友人中有名为管伸者,知孟学识渊博,气度非凡,“以为其必显贵”,遂将其女管道许配孟为妻。道,字仲姬,幼聪敏过人,才艺超群。擅词章、墨竹,意清绝。孟《松雪斋集》云:“夫人翰墨词章不学而能。心信佛法,手书《金刚经》至数十卷,以施名山名僧。”董其昌《容台集》称:“管夫人书牍行楷与欧波公殆不可辨异同,卫夫人后无俦。”   元世祖忽必烈继承皇位以后,实行吏治改革,力排众议,摒除歧见,任用汉人。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孟时年三十三岁。世祖忽必烈派行台御史程钜夫赴江南搜访人才,孟等二十余人被选中。据《赵文敏公行状》云:“行台治书侍御史程公钜夫奉诏搜访江南遗佚,得二十余人,公居首选。”孟于次年(1287年)春至大都,入宫晋见世祖忽必烈。据《元史?赵孟传》载:孟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有朝臣晋言:孟乃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   孟初至京都,受到皇帝的青睐,江南一介布衣,官职累迁,不免有些春风得意,大有一展宏图之势。其诗《初至都下事》云:“海上春风柳色浓,蓬莱宫阙五云中。半生落魄江湖上,今日钧天一梦同。”不数年,历任奉训大夫、兵部郎中,总管全国驿置费用,官职五品。后迁升集贤直学士、奉议大夫,官至四品。   孟居京期间,不甘只务“闲职”,积极参与政事,且年轻气盛,敢于力言直谏。据元史《赵孟传》载:一日忽必烈召集百官于刑部议法。众朝臣认定:贪赃满至元钞二百贯者该判死罪。孟反对以钞票作为断人命案的依据,说:“始造钞时,以银为本,虚实相权。今二十余年间,轻重相去至数十倍,改中统为至元。又二十年后,至元必复如中统,使民计钞抵法,疑于太重。”时有朝臣认为孟初从南方来,就议论国法不是,当场指责他想要阻止至元钞的流通。孟据理反驳说:“孟奉诏与议,不敢不言。今中统钞虚,故改至元钞,谓至元钞终无虚时(不贬值),岂有此理。公不揆于理,欲以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