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双墩一号墓发掘及其和钟离国地望关系探讨.docVIP

蚌埠双墩一号墓发掘及其和钟离国地望关系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蚌埠双墩一号墓发掘及其和钟离国地望关系探讨

蚌埠双墩一号墓发掘及其和钟离国地望关系探讨   摘 要:安徽省考古工作者于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在安徽蚌埠双墩村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大型墓葬(双墩一号墓),其部分随葬青铜器的铭文中涉及文献中记载较少的春秋时期方国——钟离国。春秋时期钟离国方位的归属,学术界有“安徽凤阳说”和“山东枣庄说”两种看法,通过双墩一号春秋墓的发掘,基本确定了“安徽凤阳说”是可信的。   关键词:蚌埠;双墩一号墓;钟离国   钟离国是周代存在于淮河中游的一个子爵小国。《左传》曾提及钟离城,但并未对钟离国在周代的活动情况进行记载,先秦以后的历史典籍也未曾对钟离国的存灭有过论述,可以说钟离国的历史一直是一个未知的谜团,甚至其所处的地域,也一直存在争议。直到蚌埠双墩一号墓的发掘,钟离国的面貌才开始浮出水面。   一、双墩一号墓的考古发现   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村内有两座较大的墓葬封土堆,呈东北—西南走向,北侧一号墓(M1)曾遭遇盗挖,未遂。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局与蚌埠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于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对该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进行,取得重大收获。   (一)形制   蚌埠双墩一号墓位于淮河北岸3公里的一处原生台地上,通过钻探和发掘得知,该墓当年选在一个高出周围10余米的慢坡高地上,并在挖墓坑之前进行地面平整。该墓葬结构主要由封土、墓坑、墓道、墓底埋葬布局等构成。   圆形封土堆底大顶小,高9米、底径60米,呈馒头形状。封土与墓坑内填土均为五色混合花土,经过辨认,可区分为黄、灰(青)、黑、红、白五种颜色颗粒土。封土堆底部有一层白土垫层,厚0.2-0.3厘米,构建于墓口外的生土层之上,平面呈圆形,其范围与封土堆底部大小基本一致,其成分为石英岩风化矿。   墓坑为圆形竖穴土坑,墓口直径20.2米、墓坑深7.5米。墓坑2米下有宽1.8米的生土二层台。墓坑壁抹一层厚约3厘米的白泥层。   墓坑正东向有一条14级阶梯式短墓道延伸至墓坑内,墓口以外的墓道长3.5米、宽3.2米。墓道壁和底部全部用厚约3厘米的白泥抹平。   (二)葬具   该墓葬坑深底大,圆形墓底直径14米。墓室内的葬具全部腐朽不存,仅见腐朽的痕迹。依据腐朽棺椁痕迹,主棺椁居中偏北,围绕主椁室东、西、北侧各殉3人,南侧殉1人。与南侧殉人相临为南椁室,南椁室又分为南、北两个椁箱,南箱置食物,北箱置器物。在圆形墓葬底部形成一个非常规整的十字型墓底埋葬布局。   从葬具痕迹来看,墓主为一棺一椁,殉人均有较窄的木棺朽痕。人骨架保存较差,主棺内仅存几颗牙齿,经鉴定年龄约为40岁,殉人牙齿鉴定年龄在20-40岁。墓主与殉人之性别均因骨盆腐蚀较甚而无法鉴定。   (三)遗迹及随葬品   该墓葬发现了一些极其复杂的遗迹现象,由墓口至0.7米深的填土层中发现一层“放射线形状”遗迹现象。“放射线形状”居中向四周辐射,呈扇面形状分布,外周为宽约2米的深色填土带围绕。这种“放射线形状”遗迹是由深浅不同的五色混合花土构成,线条有一定的夹角规律。   该墓葬出土器物主要放置在南椁室器物箱内,总数超过400件,按质地可分为青铜器、陶器、石器、玉器、金箔饰件及海贝制品。在器物箱中还有大量漆木器腐朽炭化的漆皮。   青铜器共380余件,有礼器,兵器,乐器和车马器构件等。其中,器形较大的2件簠的内底中均有铭文,为“唯正月初吉丁亥童(钟)麗(离)君柏择其吉金作其飤簠”;9件编钟钟体正面的钲部均有相同的铭文,为“唯王正月初吉丁亥童(钟)麗(离)君柏作其行钟童麗之金;1件戟的戈身上发现铭文,为”童(钟)麗(离)公柏之用戟。   另有陶器、玉器、石器、海贝制品各数十件,泥质“土偶”2200余件。   二、一号墓考古发现及其与钟离国地望的关系   (一)有关钟离国地望的文献记载   双墩一号墓出土器物之器内铭文显示,该墓葬与春秋时期方国——钟离国有关。钟离国在传世文献中的记载较少,且比较散乱。根据一些文献的记载,有一种观点认为,钟离国所在地在安徽凤阳。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之《正义》引《括地志》云:“钟离故城在濠州钟离县东北五里。”。   《汉书·地理志》记载“九江郡”有钟离县,颜师古注引应劭语曰:“钟离子国。”   《水经注》:“(淮水)又东过钟离县北。”郦道元注曰:“《世本》曰:钟离,嬴姓也。应劭曰:县故钟离子国也,楚灭之以为县。《春秋左传》所谓吴公子光伐楚,拔钟离者也。”   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一“凤阳府”、“临淮府”、“钟离城”条下曰:“钟离城在县东四里。古钟离子国。《左传》成公十五年,叔孙侨如及诸侯之大夫会吴于钟离,吴始通也。昭公四年,楚箴尹宜咎,城钟离以备吴。二十三年,吴败楚师于钟离。二十四年,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