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物研究成果和中学历史教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古文物研究成果和中学历史教学

考古文物研究成果和中学历史教学   摘 要:考古文物研究成果对我们学习、研究历史和中学历史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其研究成果有的已经被写入中学历史教材,丰富补充了教材内容,甚至是修正历史教材的说法。但是有的考古文物研究成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却不能及时被应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邢窑遗址研究及其成果与中学历史教学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本个世纪初邢窑遗址研究陆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多个版本中学历史教材未能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真实面目的认识。笔者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目前已经开始尝试着把考古文物研究成果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关键词:考古文物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      考古文物研究是众多科学研究之一,有其自身系统的研究过程与方法。通常不是该领域的人很少涉足,更多人仅是关注考古文物研究的成果,并且也只是关注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成果。其实考古文物研究成果对我们学习、研究历史和中学历史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1928年著名的殷墟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与《尚书》《史记》等文献记载相互印证,证明了商代文明的存在,后来甲骨文成了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之一。又如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出土青铜器利簋,该器铭文记载甲子日周武王伐商,并且在很短时间内取得胜利的事实。这与文献《尚书?牧誓》《逸周书?克殷解》《史记?周本纪》所载周武王伐商纣相吻合。于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便有了文献与物证双重依据,学生理解起来就更深刻了。再如夏商周断代工程,该项科学研究制定的夏商周年代表,改变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对于发生在共和元年以前的历史大事没有明确纪年的局面。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不再列举。   总的来看,随着考古文物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其研究成果有的已经被写入中学历史教材,丰富补充了教材内容,甚至是修正历史教材的说法。但是有的考古文物研究成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却不能及时被应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邢窑遗址研究及其成果与中学历史教学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邢窑是我国古代以生产白瓷著称的窑场,与以生产青瓷著称的越窑齐名天下,古陶瓷界誉两个窑场成“南青北白”格局。邢窑最早见于唐代文献,目前为止至少有八处唐代文献记载邢窑,这些文献有的直言邢窑在内丘,有的言说邢窑在邢州。可是多年来,考古文物工作者在古邢州境内包括在内丘,均未找到唐代窑址。基于此有人称其为“邢窑之谜”。世人言及邢窑多是直接采用文献进行大致界定。中学历史教学亦不例外。   为了解开谜团,真正把邢窑遗址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结合起来,笔者业师杨文山先生付出了辛勤劳动。他1950年就学于校址在天津的河北师范学院,受业于李光璧先生,后来杨先生到邢台地区从事中学历史教学,李先生指引他在教学时注意寻找邢窑遗址,还历史一个本相。从1953年起到70年代末,杨先生在内丘、邢台、沙河三县境内进行了七次实地考察,未果。1980年8月到11月,他作为邢台地区临城县“邢瓷研制小组”历史顾问,赴临城指导窑址考察时,在岗头、祁村和西双井等地发现了唐代古窑址。1980年11月18日,新华社记者胡承清以《“邢窑之谜”初步揭晓》为题,第一次向国内各大报纸播发了新闻电讯稿,公布了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接下来1981年4月25日至27日,“邢窑与邢瓷艺术鉴赏会”在临城县召开,与会专家学者来自文化部、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河北师范大学等多个单位。会议期间,杨文山先生与冯先铭、傅振伦等专家,首先参观考察窑址,对出土器物进行鉴定。   后来邢窑遗址探察研究工作又取得了新进展。从1984年春到1985年秋,以贾忠敏先生为首的“内丘文物组”在内丘县境内的南岭、北大丰、中丰洞、张家庄、西丘、冯唐、白家庄和城关等地,发现了唐代古窑址。其中位于内丘城关的窑址出土了大量白瓷残片和残件,还出土了进贡大明宫的刻有“盈”字款的十多件细白瓷残片。经专家们探查研究,大家认为内丘发现的窑址也是邢窑遗址,正好与文献记载相吻合。1996年12月,临城和内丘发现的邢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5月到8月,在内丘县原县委礼堂处,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邢台市文物部门对该处的邢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最可喜的是这里除了出土八十年代发现过用于进贡的“盈”字款白瓷标本外,还出土了同一功用的“翰林”款、“官”字款白瓷标本。   对于以上两地发现的唐代古窑址,考古文物专家通过实地考古与学术研究形成以下认识:内丘、临城处于同一地质条件区域,白瓷产品使用同类原料,造型、装饰和装烧等工艺也是一致的,在地域上两地接壤。两地的唐代古窑址在那个时代形成了跨州连郡的邢窑群。为中外学者一直关注的“邢窑之谜”已完全揭开,唐代邢窑遗址就位于今天的内丘、临城一带。本世纪出版的关于邢窑的专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