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和人文关怀浅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作文教学和人文关怀浅谈

高中作文教学和人文关怀浅谈   摘 要 中学的作文教学要走出当前的困境,需要教师立足人文教材,探源逐流;拓展写作视野,活源扬波;关注生命情感,思源强流;情注批改讲评,固源导流!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人文关怀 写作视野 生命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Humane Care   HAN Yu   (Raoping Tuolin Middle School, Chaozhou, Guangdong 515723)   Abstract Composition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to get out of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the teachers should base on the cultural materials, origin by the current; expand the writing perspective, live source; concerned about the life emotions of the source high current; note marking commented, solid source of diversion.   Key words composition teaching; human care; writing vision      人文关怀之于教育,之于作文教学并不算新鲜事物,从教育祖师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到现在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乃至实施就一直没停过。“文学即人学”,“文品即人品”,的确,“文”因人而成章,人历来也是“文”的主角!无疑,作文教学与人文关怀该是流和源的关系。   1 立足人文教材,探源逐流   要学生写出文采飞扬充满创新个性的好文章,首先就需要能给出这样的好文章。可喜的是适应新课标的新教材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范例,剩下的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时怎样用好这些范例。就拿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下无说明的实例均出自此版本)来说,从必修课本到选修课本,涉及人文精神内容的范例就占了大半。   就一本《唐宋散文选读》就足以让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人文精神的家园,领悟古人对人生作的哲理思考;追寻历史人物的足迹,倾听古人对忧患人生的叙说;领略鱼雁往来、行笔书写的款款深情;体味赋体散文的韵律美,感受蕴涵在节奏明快、词章华才之中作者心绪的季动和思想的魅力;解读国难当前,苦思良策的士人心理;感悟议论纵横的文风激荡下的阳刚之气。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源,但又往往是被学生的作文忽略的素材。要写好作文,积累是基础,教材范例正是学生写作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写作素材。   实际上,教师注重对学生写作的引导,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材,是学生写作时最为真实的范例,教师的言行修养气质爱好将有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倾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就需要应用好这本教材。   2 拓展写作视野,活源扬波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一种“心智”运作,而不是一种对机器的操作。它应该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 “原动力”。“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为了激活学生 “原动力”的源,让学生能在写作的长河中泛舟扬波,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首先需要先让作文教学走下讲台,走出教室,走向本属于作文的广阔的山川大地、人文古迹和多彩社会。   笔者在教学生学写游记散文时便曾让学生到本镇的多处人文古迹游览,回来后不少学生竞都写下不少文采飞扬极富情感的文字,如:“镇风塔,柘林的守护神阿,您竞变得如此的苍老了,您摇曳在杂草丛中陈苔满身的残躯是在向海风述说着您千年的委屈吗?请原谅您的子民吧,他们只知道前往大海捕回鱼虾,却忘却了正因为有您的守候,才有他们的收获阿!”“眼前金壁辉煌红朱大门的寺庙还是儿时记忆中的白雀寺么?您的古朴和沧桑呢?您的神秘和幽静呢?柘林人到底怎么了?可怜的白雀寺呵……”这不能不说是一次丰收!   除此之外,笔者在作文教学时还引导学生关注过影视文化、体育文化、风俗文化等,凡能入文的文化素材均可进入写作教学的视野。有了这样的引导,也才有类似“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的文字水到渠成地走进了学生的作文之中。   3 关注生命情感,思源强流   现在中学生的作文幼稚化倾向直至陷入浮浅的境地,这不能不说跟人文关怀很多时候的缺失无关。没有对“源”的挖掘,怎能有强“流”之势?欠缺对“人生”和“生命”的关注与思考,又怎么能让文章深刻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一线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