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应力制作和安装技术分析
预应力制作和安装技术分析
【摘 要】提出了预应力制作与安装时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构造要求。
【关键词】预应力;制作;安装;施工技术;构造要求
Manufacture and installation of prestressed
Ding Dong-chu??1, Gu Yu-fei??2
(1. Shaoxing Cit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2. Unite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Abstract】Fabrica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Key words】Prestressed; Production;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随着预应力技术的迅速发展,预应力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预应力制作与安装技术而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施工技术人员缺乏预应力制作与安装的基本知识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之一,本文讨论了预应力制作与安装时的一些基本施工技术要求和构造要求。
1. 预应力筋的下料与编束
1.1 钢丝下料:下料一般应在平坦的场地上进行,长度测量误差应控制在-50~+l00mm以内,不应使钢丝直接接触地面。矫直回火钢丝放开后是直的,可直接下料。钢线下料时如发现钢丝表面有接头或机械损伤,应随时剔除。
采用墩头锚具时,钢丝的等长要求较严。同束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不应大于L/500,且不得大于5mm(L为钢丝下料长度)。
长度为6m及小于6m的先张法构件。当钢丝采用墩头夹具成组张抗时,其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不得大于2mm。
1.2 钢丝编束:为了保证钢丝束两段钢丝的排列顺序一致,穿束与张拉时不致紊乱,每束钢丝都必须进行编束。随所用锚具形式的不同,编束方法也有差异。
1.3 钢绞线下料与编束:钢绞线下料场应平坦,下垫方木或彩条布,不得将钢绞线直接接触地面以免生锈,也不得在混凝土地面上生拉硬拽,磨伤钢绞线,下料长度误差控制在-50~+100mm以内。钢绞线的盘重大、盘卷小、弹力大,为了防止在下料过程中钢绞线紊乱并弹出伤人,事先应制作一个简易的铁笼。下料时,将钢绞线盘卷装在铁笼内,从盘卷中央逐步抽出,较为安全。
钢绞线的下料宜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1.4 钢筋束下料与编束:钢筋束的钢筋直径一般在12mm左右。钢筋束的制作包括开盘冷拉、下料、编束等工作。用墩头锚具时还需增加墩头工序。
钢筋束的下料,可在冷拉和墩粗后进行。下料后的钢筋,按规定的根数编织成束,方法同钢丝束。
采用墩头的钢筋束时,在编束时先将钢筋头相互错开5~10cm,待穿入孔道后再用锤敲平。
2. 预应力筋孔道留设
孔道留设方法有钢管抽芯法、胶管抽芯法和预埋管法等。要求留设的孔道,尺寸和位置应正确,孔道应平顺,接头不漏浆,端部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等。
2.1 钢管抽芯法:钢管拙芯法用于直线孔道。在构件的模板和钢筋安装完成后,在留设了孔道的部位预埋钢管。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间隔一定时间慢慢转动钢管一次,避免混凝上粘结钢管,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钢管抽出,形成孔道。
钢管要平直,表面要光滑,安放位置要准确。一般用间距不大于1m的钢筋井字架固定钢管位置。每根钢管的长度最好不超过15m,以便于旋转和抽管,较长构件则用两根钢管,中间用套管连接。钢管的旋转方向两端要相反。
要恰当掌握抽管时间,过早会坍孔;过迟。混凝土与钢管粘结力过大,造成抽管困难。一般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以手指按压混凝土不粘浆又无明显印痕时即可抽管。常温时
约在混凝土浇筑后3~5h。
2.2 胶管抽芯法:胶管有五层或七层夹布胶管和钢丝网胶管两种。夹布胶管质软、弹性
好,适用于留设直线或曲线孔道;胶管的位置固定用钢筋井字架,井字架的间距不大于0.5m。浇筑混凝土前,胶管内应先充入压力为0.5~0.8MPa的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此时胶管直径可增大约3mm,待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后,放出压缩空气或压力水,管径缩小而与混凝土脱离,便于抽出。钢丝网胶管质硬,且有一定弹性,预留孔道时与钢管一样使用,所不同的是浇筑混凝土后不需转动,抽管时利用其有一定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