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赣州市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研究
赣州市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研究
摘要:对社会有影响的案件通过网络技术传播,在民众中形成社会舆论,对司法机关造成不小的影响。通过舆论影响司法的主体及途径进行分析,对司法机关,主要是法院提出建议,借此达到减弱社会舆论对司法独立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社会舆论;司法公正
好的法律代表着公平与正义,然而公平、正义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交错庞杂的。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内各类社会矛盾也渐渐凸显,与此同时,科技的力量也在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的新兴媒体盖过传统媒体的势头深入影响到当下的中国民众。互联网的宽松氛围、开放的方式,为广大草根民众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对社会宣泄不瞒的场所。新闻媒体的报道经过网络形成舆论,正在以一种无形地方式深刻影响整个社会。
曾经新闻媒体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也蔓延至司法机关,从“泸州二奶继承案”、“药家鑫案”、到“内蒙古呼格案”,社会的舆论监督都对这些案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来势汹汹的社会舆论,司法机关似乎疲于应付,但在这困境之下也蕴含着司法展现与重塑自我的机会。
一、舆论影响司法的途径
(一) 舆论监督的主体
并不是所有案件都能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往往涉及到凸显社会矛盾的案件、怀疑司法腐败的案件能够在民众中得到高度关注。舆论监督说到底是由具体的人实施的,这些人主要为三类: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媒体、参与的民众。
媒体或由于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或由于案件当事人对司法过程的不满或不信服进而通过媒体或网络媒介将司法案件公布于众,公众了解到事件后通过网络形成声势浩大的社会舆论。
从这三类主体中可以看出,参与舆论监督的主体有着鲜明的特色:①未经过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②除民众外,其他二者与案件有着利益关系:案件当事人与司法案件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而媒体则具有追求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的特点,常常选择受民众关注的切入点,对案件进行夺人眼球的报道。
由以上主体的特点可以看出,舆论对案件的表述未必百分百真实,即使真实也可能出现“民意中的道德代替法律做出裁判”即是道德裁判而非法律裁判。法律与道德、正义之间的关系是长久的议题,至今未有结论,但在法治社会,法律才是案件裁判的唯一标准。以道德代替法律进行裁判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道德是不确定的,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也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以道德代替法律,是社会的倒退而非进步。
(二) 社会舆论影响司法的途径
案件一旦得到社会的关注,容易引发公众对案件的评论,如案件正在审理当中,这种评论常常会先于司法部门完成对案件的梳理和评判,在法院判决之前形成意见。
这种强大的舆论势力往往会影响到法院的审判工作:一是通过对政府实施巨大的社会压力迫使政府向司法机关施压以达到民众认为的“公正”;二是给办案法官造成压力,服从于舆论。声势浩大的舆论监督不是法律适用上的监督,而是通过这种舆论影响了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利用行政权力迫使司法机关遵从了看似“正义”的舆论。
无论是哪一种影响,都是对司法独立性的破坏,不利于现代法治精神的建立。法律才应该是司法过程中的唯一依据。
在当年轰动一时的“二奶继承案”中,法院以立遗嘱人黄某将财产赠与二奶的行为破坏””“公序良俗”为理由,驳回了“二奶要求继承”的诉讼请求,赢得了法院内外的一片叫好声,民众欢呼,黄某的妻子笑容满面。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也对这一结果表示肯定。这便是舆论导向与判决结果一致的案件。
但此判决结果立刻在法学界引起了关注,不少学者认为黄某的遗赠行为是对自己私权的处置,是合法的,然而他有婚外情的行为不合道德是另外一回事,法院应该解决的是判定黄某的遗赠行为是否合法,而不是婚外情。
法院以德入法,适用民法原则,实则是顺应了民众的要求。然而,婚外情中还有其他的事实:黄某与妻子多年感情不和,但妻子坚决不同意离婚,后来黄某与情人长时间同居并育有一子。黄某生病住院期间都是情人在照顾,妻子则是在医院向黄某要钱不成,大闹病房并诅咒黄某。黄某的遗嘱并不全然留给情人,其中也有妻子的份额。我们不难看出,黄某为情人留下财产,很可能是了为他们二人年幼的孩子考虑。黄某的妻子,在道德上也不是白璧无瑕,而两个道德上有瑕疵的人又怎能只要求其中一人为自己的失德承担后果呢?
二、社会监督对司法公正的作用
社会效果与司法效果不统一,民众对司法腐败产生担忧是社会监督的主要动因。虽然社会大众并非专业的法律人,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以道德的眼光评判案件,但是不可否认,社会监督对司法还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一面。
“呼格案件”正式由于媒体的监督,才有了真相大白的可能。199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名19岁的青年呼格吉勒图因强奸杀人被执行死刑。近十年之后,另一犯罪嫌疑人赵志红承认1996年的那起强奸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中国四氯化锆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八师兵团职工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 健康保险的论文开题报告.docx VIP
- [自学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高级英语自考题模拟2.docx VIP
-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doc VIP
-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Lesson 3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Best? 川教版三年级起点.doc VIP
- 劳动通识课件 第5章 家庭劳动实践.pptx VIP
- 2025年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数学试卷(补考)(含答案).pdf VIP
- DB13T 2501-2017 风力塔筒自动免爬器技术条件.pdf VIP
-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023》.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