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赣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探讨

赣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探讨   摘 要:赣州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够。为此,本文提出了赣州精确定位主题,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名片;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打造宋城文化旅游区精品线路;弘扬红色文化,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等建议。   关键词:赣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0 引言   旅游是人们一种经济休闲活动,而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赣州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许多且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赣州目前的旅游业发展忽视了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没有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换成经济资源,从而促进赣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赣州旅游资源   赣州是江西南部的一座城市,位于赣江上游,历史悠久,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赣州的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主要包括宋城、客家、红色等旅游资源。   (一)宋城旅游资源   赣州宋城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包括赣州市章贡区的宋城古城墙及其一些相关的建筑景点,如郁孤台、八镜台、宋代浮桥、古塔、学宫等。其中宋代古城墙长3664米,宽约5米,高约7米,它是江南保存最长的古城墙,也是我国现今地面和地下保存最好的宋朝古城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江西省的重点文物单位[3]。赣州古浮桥,长约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用缆绳相连而成,始建于宋隆兴、乾道年间。浮桥已在赣州沿用了900多年,是赣州特有的人文景观。八境台为北宋嘉?v年间孔宗瀚主持建造,它是赣州古城的象征之一,历代均有修葺,现在的八境台于1987年建成,共有3层,高为28米,总面积574平方米,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壮丽。   (二)红色旅游资源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赣州工作过,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赣州红色文化包含多种文化形态,既有众多的重大革命事件发生旧址、领袖故居、纪念碑、烈士陵园等红色物质文化;又有党在中央苏区创建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红色制度文化;更有以苏区精神为主要内核并以党史著述、文艺作品、歌舞影视等为外在表征的红色精神文化。其中最著名的是瑞金市、兴国县等。瑞金境内现有革命旧居旧址180多处,拥有红军广场、“一苏大”会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红井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兴国县也被誉为将军县,其主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一园一院六馆七大革命旧址”。其中“一园”即将军园;“一院”即潋江书院;,“六馆”即将军纪念馆、革命历史纪念馆、毛主席作长冈乡调查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七大革命旧址”即为: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旧址、中共江西省委旧址、江西省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江西军区旧址、长冈乡调查旧址、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中央红军总医院旧址。   (三)客家旅游资源   赣州是客家居民的主要集散地和聚居地,因此赣州也被称为客家摇篮[4]。赣州具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如于都县的杖头木偶、唢呐,宁都鼓子曲、民间的马灯舞,信丰县的大堂花鼓、万隆李庄江头村“瑞狮引龙”,安远县的九龙山采茶戏、茶篮灯,宁都中村傩戏,还有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赣县、宁都、石城、安远等地区的客家围屋,而以龙南为核心,其中“方围屋”建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均属全国之最,成为社会各界人士考察观光、寻根问祖的热点。   2 赣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议   针对赣州旅游资源,将赣州文化资源运用到旅游中发展,深度挖掘赣州文化内涵,对赣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精确定位主题,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名片   因地制宜,对于客家文化的围屋,加强客家围屋保护修缮,加快推进客家围屋申遗。建设以赣南客家最大围屋栗园围为核心等景区的“客家摇篮”旅游景点,在发展围屋文化下的观光旅游时,拓展客家餐饮、客家娱乐、客家民宿、民俗体验等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客家名人为基础,打造一家以赣南客家名人为主题的大型客家名人公园,公园内可以建设名人雕塑,对人物进行介绍,加深游客对客家文化旅游的了解,更好地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还可以将客家名人的事迹印成宣传册,制作一些比较新颖的小视频,售卖人物小挂件等。千方百计将客家文化这一特殊的地方风貌融入到旅游中去,使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更好利用。让客家文化旅游名片更加突出,更加富有吸引力。将赣南的客家文化贯穿和体现在衣、食、住、行,娱等各个元素中。如让游客去体验会昌的“七宝粥”、宁都的“苦瓜肉丸”、客家的乡土菜、兴国鱼粉、赣南小炒鱼等比较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在旅游消费中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