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沿海棉区机采棉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探讨
苏沿海棉区机采棉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探讨
摘要:通过在江苏沿海棉区进行机采棉技术试点、示范,总结了江苏省盐城市机采棉技术示范应用的现状,论述了机采棉示范中存在问题、制约因素和关键技术,并对盐城今后机采棉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棉花;机械;收获;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4)04-0040-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4.04.011
0引言
盐城市地处江苏沿海中部,历来是江苏省第一产棉大市,常年植棉面积占全省的一半左右。2000~2008年植棉面积基本稳定在167000 hm2左右,2009年以来面积逐年下降,常年面积在100000 hm2左右。为了稳定棉花生产,促进棉田增效、棉农增收,2013年江苏省有关部门在大丰市稻麦原种场进行了机采棉技术试点、示范工作。现将其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汇报如下。
1 示范的基本情况
1.1示范品种
以中棉所50为主,搭配种植鲁棉研37号、宜机棉。通过示范,中棉所50早发性好,第一果枝着生节位稍低,但株型相对紧凑、果枝短、抗倒性好、成铃集中、铃壳较薄、吐絮较畅,机采效果较好。
1.2栽培方式
播种方式为地膜覆盖后破膜穴播,播种期鲁棉研37号为5月14日,中棉所50、宜机棉为5月25日。 中棉所50、宜机棉采用76 cm等行距种植,鲁棉研37号采用81 cm等行距种植。留苗密度中棉所50、宜机棉按67500~90000株/hm2,鲁棉研37号按52500~60000株/hm2设计对应株距。
1.3田间管理
1.3.1肥料运筹 氮肥使用量根据机采棉需求的果节量分次使用,磷、钾肥基施。一生总施肥量:中棉所50施N 为430.5 kg/hm2、P2O5为162.0 kg/hm2、K2O为67.5 kg/hm2,鲁棉研37号、宜机棉施N为361.8 kg/hm2、P2O5为162.0 kg/hm2、K2O为67.5 kg/hm2。
1.3.2化学调控 按“早调、轻调、勤调”的原则,全程化调4次,分别在蕾期(7月15日前后)、初花期(7月25日前后)、铃期(8月5日前后)、打顶后(8月20日前后)。中棉所50使用缩节胺纯品82.5 g/hm2,鲁棉研37号、宜机棉使用缩节胺纯品150 g/hm2。收获前株高控制在90~100 cm。
1.3.3其他措施 6月4日补种,6月15~21日移苗补缺,7月20日培土壅根、整叶枝,7月24日中棉所50去早蕾,剪去下部两层果枝,8月6日宜机棉、鲁棉研37号深中耕控制生长。 根据机采棉需求的果节量,在8月10日前后适时打顶。8月16日灌水抗旱,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
1.4脱叶处理
10月11日喷脱叶剂,中棉所50用噻苯隆450 g/hm2+乙烯利1800 ml/hm2,鲁棉研37号、宜机棉用噻苯隆900 g/hm2+乙烯利2700 ml/hm2,10月23日第二次喷脱叶剂,中棉所50用噻苯隆450 g/hm2+乙烯利900 ml/hm2,鲁棉研37号、宜机棉用噻苯隆900 g/hm2+乙烯利900 ml/hm2。
1.5机械采收
11月4日进行机械采收。采用国产三行采棉机采收,连收两遍。中棉所50基本能适应机械采收的要求,但机收后的籽棉采净率达不到机械设计采净率90%以上的要求,实际调查采净率第一遍只有74.59%,进行第二遍采摘后的采净率为83.3%,且杂质较多,主要是铃壳、苞叶、少量叶片、枝秆和杂草等。经测定机采棉中皮棉和籽棉综合含杂率为4.54%,手工采摘的籽棉含杂率为0.67%,经检验机械采摘对纤维长度没有影响,纤维品级比手工棉低一级。
2 制约因素
2.1采棉机机具方面
2.1.1机具价格昂贵 由于采棉机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普遍存在售价高的问题。目前国内使用的采棉机多是进口机械,来自美国农机巨头的约翰迪尔和凯斯每台售价在180~300万元,来自国产贵航的采棉机每台价格也在120~160万元,在没有一定量机械采收面积做保证的情况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都不敢购置,只有少数经济实力雄厚的农机合作社或私企能够购买。对于大多数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而言,高昂的购置费成为主要障碍[1]。而且机采棉的采摘成本仍然较高,若是一遍采收棉农尚可以接受,两遍采收成本太高,仍然是影响机采棉推广的瓶颈。
2.1.2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机具不配套 机采棉的推广最终需要形成一条龙机械作业,才能实现棉花从种到收的机械化。据盐城市农机部门提供的情况表明,盐城地区棉花全程机械化程度仍较低,尚无专门的棉种精量播种机、覆膜机和残膜回收机,与之想配套的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