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日海军创建对比和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中日海军创建对比和启示

近代中日海军创建对比和启示   近代中国和日本所做的世外桃源般的闭关锁国梦,终被欧美列强的频繁叩关声惊醒。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主权的丧失,使中国和日本陷入空前的民族危机之中。两国有识之士临崖勒马、渴甚掘井,都加强了对海防理论的研究和海防政策的筹划,力求在欧美列强日益严重的海上侵略面前筑起一道海上防线。但由于中、日两国主客观条件相差甚远,海军创建的起点虽然大致相同,实质和内容却相去甚远,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历史结局。   19世纪60年代,先后受到西方列强入侵的两个亚洲国家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迈开了创建近代海军的步伐。中、日两国近代海军创建的起点如出一辙,采取的许多措施是相同的:如在人才培养问题上,两国差不多同时创办海军学校,都曾聘请外国教官任教并先后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中国于1866 年创办福州船政局,设前后学堂以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日本于1869年9月首先恢复在东京的原幕府海军操练所,1870年1月举行首届学员开学典礼。福州船政学堂创办时,左宗棠任用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为正副都督,并请他们代聘教学、工匠,由他们传授知识和技术。日本于1873年聘请以英国海军少校道格拉斯为首的由34 人组成的教官团到日,帮助日本制定海军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国于1877年派出第一批留学生出国留学,学驾驶的主要到英国学习,学造船的主要到法国学习。这批留学生分别于 1880 年前后学成归国,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骨干。日本于1870年派出第一批留学生到英国留学。在日、俄战争中指挥联合舰队的东乡平八郎曾到英国留学,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打先锋的坪井航三曾到美国留学,被称为“明治海军之父”的山本权兵卫曾到德国留学。   在舰船建造方面,两国都曾向西方购买军舰。截至1894年的30年间,中国外购舰船共计56艘,日本外购舰船共计31艘。经过约20年的建设,中、日两国几乎同时编成常备舰队。1888年,中国北洋舰队成军;1889年,日本常备舰队编成。从上述表面上看,中、日两国近代海军的创建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在实质上,中、日两国海军的近代化走上两条不同的道路,海军建设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向,并最终导致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为什么两国海军建设起点相同,结局不同?中、日两国在创建近代海军过程中到底有哪些差异?这不能不引人深思!   海洋意识不同   中、日两国政府及国民的海洋意识不同,直接导致对发展海军的重视程度不同。日本倾其国力发展海军,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均积极支持;中国则是被动应付式发展海军,其创建过程艰难曲折。   日本属于地少资源贫乏的岛国,其国民视海洋为生命线、扩张线,声言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这种强烈的海洋意识促进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日本政府成立后非常重视海军的发展,政府成立之初即组建海军,天皇亲自举行观舰式,并通告皇族须应征为陆海军军人。1872年1月9日,明治天皇驾临兵学寮参加海军节仪式,此后每年都亲临参加海军节仪式。明治天皇还经常亲自参加军舰的下水典礼和阅舰式,到各厅和部队视察。日本其时是一典型小而贫的国家,筹措海军建设经费十分艰难,为体现建设海军为“当今第一急务”之精神,明治天皇带头节约宫廷经费赐给海军。1886年,日本发行海军公债1700万日元,认购者踊跃;1887年,皇室和臣民为海军捐款130多万日元。在天皇的带动下,日本华族和富豪竞相为海防捐款。1893年,明治政府决定每年再为海军增加投资300万日元,天皇当即决定今后6年内每年从内库中拨出30万日元,并要求各国务大臣、各枢密院顾问以及贵众两院议长等在此期间每月从薪俸中拿出十分之一作为造舰经费。内库拨款30万日元,相当于皇室经费十分之一以上,使议员颇受感动,议员们纷纷主动献出薪俸的四分之一用作造舰经费。日本为发展海军可谓殚精竭力,且取得明显效果。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立时,日本海军虽拥有战舰17艘,但能作战的仅有5艘,其中 3艘由于机器陈旧、航速慢,远非中国海军对手。而到1894年甲午战前,日本海军已发展到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37艘,总吨位59000余吨,北洋海军则仅拥有军舰22艘、鱼雷艇12艘,总吨位41200吨。日本海军的战舰在功率、航速、舰龄、火炮等方面均超过了中国北洋水师,这就为甲午战争的取胜奠定了物质基础。   与日本相反,中国清政府及国民海洋意识淡薄。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大陆国家,生存空间多以陆地为限,且国民在海洋的活动又常为政府禁令所阻。即使有少数水师亦不过为陆军之辅助,其任务主要是缉私捕盗、维持社会治安,而非为保护海上商业或开拓疆土。故绝大多数的国民常视海洋为畏途,望洋兴叹而不敢冒险问津。在这种海洋意识的束缚下,中国发展海军就没有了内在动力。中国清政府发展海军完全是被动应付。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创建近代海军的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有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