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十三势行功心解和打手要言之谜.docVIP

解析十三势行功心解和打手要言之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十三势行功心解和打手要言之谜

解析十三势行功心解和打手要言之谜    太极拳论中的《十三势行功心解》(简称《心解》)与武禹襄的《打手要言》(简称《要言》)有异有同,人们的说法也各异,着实让太极拳圈中的人迷惑。为廓清疑惑,特作解析,与同好共研。   笔者受朋友之托,在对姚馥春、姜容樵(以下简称姚姜)合著的《太极拳讲义》中王宗岳古拳谱释义进行白话校注时,古拳谱引起了笔者的兴趣,特别是《心解》与《要言》之异同,引起了很多思索。因孙禄堂先生与姚姜二先生为好友,著《讲义》时同在上海,交往甚密,孙先生乃郝为祯(郝和,字为真)亲传,为开合太极,在《讲义》中说明,并未提及《要言》之事。“关于太极拳者,无不搜罗殆尽”(《姜序》)。不可能不向孙请教,孙亦不可能不说,《讲义》所述不同,唯“开合”而已。而孙氏拳谱中所列拳论亦无《打手要言》,《十三势行功心解》仍为《心解》。今大多把《心解》亦列入武禹襄名下,似觉不妥,二者不仅有同,而且有异,应慎而待之。   为解心疑,笔者又查阅了很多资料和参考书,特别是对顾留馨先生的《太极拳研究》、《太极拳术》进行了深研细读。并反复与他家拳谱中所载拳论及其他有关资料比照分析,更觉姚姜得于乾隆年间的古拳谱弥足珍贵,其体例均未见于他谱,以古谱早于武氏所得之王宗岳谱。日本武术家、著名的中国武术研究家松田隆智先生1979年12月写的《中国武术史略》一书中对《太极拳讲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之为“研究中国各派太极拳术的重要文献之一”。   在历史上,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发现与传承,对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各派太极,尽管套路不一,架式有别,然其要旨、劲意归一,内质相合,这不能不说是太极拳论的伟大贡献。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经著名的太极拳研究专家唐豪先生考证,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作于清乾隆年间,与姚姜所得古谱记载的时间相吻合。姚姜民国以前在姚先生家乡河北遵化,同学太极于保定汤土林先生,并得谱于汤先生。汤为定县许占鳌先生之高足弟子。然许先生之太极非入室所传,乃以友谊关系学于陈耕耘之子(据考证为陈延熙)。汤先生时任遵化知州侍卫,于古拳谱曾给姚姜详细解说,古拳谱共分七诀,除《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和《二十字诀》外,每诀均有四句七言诗开头,其后为释义,比世传之谱多数百字,内容多三分之一。古拳谱之体例曾见于《武当》1996年第3期李师融写的《王宗岳是清代人吗?》一文中。文中转引了陈鑫的《太极拳图说》末尾增补的《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与《讲义》中古拳谱《歌诀二》的四句诗一致。除个别字有别外,句意相同。李文中说:“歌诀与杨澄甫著《太极拳使用法》(1931年文光印书馆版)第12页的‘禄禅师原文’一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和该段所附之‘原注云:此系武当张三丰老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是一脉相承的。”这句话在姚姜得于民国元年的古谱中列在了《歌诀五》之后。《十三势歌》中的“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句显系对上述话的推演。然而,这一段在顾留馨先生的《太极拳术》一书中却被认为是杨氏弟子篡改了武氏的《要言》最后一段的开头两句,又加了王宗岳的个别句而作为张三丰拳论的。因这段的确出现在李亦畲赠郝和的影印件中。待后文辨析。      一、姚、姜得古拳谱分析      从《讲义》书中最后一段文字看:“以上原文,相传为王宗岳著,余(姜容樵)与姚君馥春得乾隆时之抄本,复得光绪之年木板书,与近世所传者大同小异,其理与法则一耳。”姚姜虽得王宗岳古拳谱,因系抄本,怕后人伪托,遂未下定语,就连谱中疑为错误处,亦未改动而原文录出以保其真。可见二先生治学之严谨。古谱源流清楚,谱载时间明确,又经光绪初年之木刻版书印证,其真实性极高。下面作简要分析:   古拳谱《歌诀一》,除个别句被他家承谱摘录外,包括武氏拳谱均未载。如:   “顺项贯顶两膀松,束烈下气把裆撑。胃音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   《讲义》中疑“胃音”等字为错误,在歌诀下以小字注:“胃音束烈皆存原文”。以笔者推测,“束烈”好理解,乃静心去躁之意;而“胃音”二字按句意应为“微蓄”之笔误较合原文之意。其下为释文: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提顶调裆,心中力量,两臂松,然后窒(窒,折扣之意,即扣肩――笔者注)。开合按势怀中抱,七星势(手足、膝肘、肩胯、头),视如车轮,柔而不刚。彼不动,己不劲,彼微动,己意已动。由脚而腿,由腿而身,练如一气,如转鹘之鸟,如捕鼠之猫。发劲如弓发矢,正其四体,步履要轻随,步步要滑齐”(《讲义》中句号下为姜姚解释句,原文用小括号括起,今去释而录――笔者注)。   歌诀语句古朴,释文按句解义,其中句意也成了《心解》阐释的依据根源,如“发劲似放箭、神如捕鼠之猫、形如搏兔之鹘”等。除此之外,更具研究价值的是《心解》与《歌诀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