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生态堤防建设管理现状和对策思考.docVIP

诸暨市生态堤防建设管理现状和对策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诸暨市生态堤防建设管理现状和对策思考

诸暨市生态堤防建设管理现状和对策思考   摘 要:诸暨市生态堤防建设中暴露出来的管理责任不明确、市民生态意思淡薄、规划设计单一、相关部门不重视等问题逐渐显现。针对这些问题,宜从领导重视、落实责任、综合规划、保障资金、加大宣传、立足协会等几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使生态堤防建设更好地发挥综合效益。   关键词:生态堤防;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323-02   一、必要性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生态水利和生态文明相依相随。生态堤防建设和长效管理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根本,是生态水利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当前我市开展的“清水工程”、“四边三化”、“双清”、“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工作,影响美丽诸暨建设。   二、现状   我市堤防战线长,涉及面广,仅浦阳江干流和五大支流堤防就有307公里,堤防生态化建设与周边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我市已将堤防景观建设列入到工程建设范畴,尤其是2011年洪水后三年计划中的重点堤防建设工程,在满足防洪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生态景观因素。美丽的灌木丛、护堤草皮在堤防上不断涌现,成为城市、乡村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如浦阳江城区段、大侣湖、东泌湖、江东畈、白塔湖、草塔渎溪、王家井定荡畈等堤防,草皮灌木辉映成趣,成为过往行人的养眼之景,大大提高了周围城市、村庄的品质,为新农村建设增光添彩。   随着生态堤防建设的推进与深入,多种问题开始暴露出来:1.工程刚建好时,郁郁葱葱,整齐划一,成为靓丽的风景线,但好景不长,后期长效维护欠缺,经过1~2年的自然生长,原来的草坪林木被杂乱无章的草木代替。2.各种线杆密布堤防,既影响防洪抢险,也影响美观整洁。3.堤防上生活、建筑垃圾重新堆积,脏、乱、差现象复出。4.生态堤防设计形式较单调,建设范围仅限于堤身、石渣平台范围以内,绿化以简单的草坪为主。   三、原因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管理责任不明确。我市目前已有约70公里生态堤防,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专业公司养护。主要为住建局、开发委主管的城区堤防,如五泄江、浦阳江城区段堤防,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专业公司进行日常养护,财政保障力度大,管理较规范。(2)水利会养护。如白塔湖、东泌湖堤防等,以水利会养护为主,无财政保障。水利会人员熟悉湖畈内水利情况,对水利工作尽心尽责,但日常经费严重缺乏,内部人员的工资、福利、养老保险等都无法保障,切出如此大一块养护经费更是难上加难,只有向辖区镇政府、村讨要经费,但未形成制度,资金无法保障。(3)建后未落实养护责任主体。如门前湖堤防,建成时是生态堤防的样板工地,建成后水利会无力管,陶朱街道、八方、开发委不想管,导致现在杂草丛生。   目前已建成的生态堤防大多未明确养护责任主体。尽管开展了“四边三化”、“双清”等工作,对相应河道的责任主体进行了落实,但这些只是对部分河段的河面、河岸垃圾进行清理保洁,并未真正建立生态河道长效养护机制,责任主体不明确,资金无保障。   2.市民生态意思淡薄。有些市民为图方便,把靠近屋旁的草皮改为自家菜园子,甚至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直接堆放在堤防上,风吹日晒,臭气熏天,一片狼藉,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和堤防美观,也是对生态堤防的严重破坏。   3.规划设计单一。目前建设单位多从工程建设管理创新角度考虑,堤防景观建设尚未完全纳入工程建设管理范畴。许多已建的堤防景观小品,未经园林等专业设计公司设计,一般由水利设计单位在对堤防防洪设计时附带完成,只是工程建设的一个调味料,符合建设单位的建设理念或指导思想便动工兴建,导致优秀的景观建设如凤毛麟角,而各类“格式化”、“千篇一律”的堤防景观遍布长堤,许多堤段仅以“点”的形式对堤防工程进行装饰点缀,忽略了“线”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当然,征地难、政策处理难也是导致目前生态堤防建设范围狭小、设计铺不开的重要原因。   4.相关部门不重视。许多部门(如电力、电信、移动等)认为涉及村、镇政策处理难,堤防是公共区域,无需审批可直接占用。尽管水利会、镇水管站多次现场劝阻,但线杆建设工期短,建好后又不能随意拆除,导致堤防上线杆密密麻麻,不仅影响美观整洁,更严重影响抗洪抢险。   四、对策建议   1.领导重视,加强监管。建立有效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对生态堤防实行所属乡镇一把手负总责,充分激发调动责任心和积极性。通过目标考核和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