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血瘀型崩漏的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血瘀型崩漏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血瘀型崩漏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崩漏;血瘀型;无排卵性功血;综述   中图分类号:R271.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2-0065-02   《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提出“阴虚阳博谓之崩”,《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最早提出“漏下”之名。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是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症,西医学中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中医崩漏范畴。   中医学将崩漏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脾虚、肾虚、血热、血瘀4种。中医治疗本病有其独特优势,许多医家着重对血瘀型崩漏进行了研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血瘀型崩漏的进展综述如下。   1辨证论治   孔氏[1]辨证治疗崩漏128例,分脾虚证、肾虚证、血热证、血瘀证,血瘀证出血期方选逐瘀止崩汤,药用:生地10 g,大黄10 g,赤芍10 g,丹皮10 g,当归尾10 g,枳壳10 g,龟板30 g,桃仁10 g。血止后针对病因病机,以复旧为主,辨证论治,停用止血药,有效率98.4%;徐氏[2]辨证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64例,分气血两虚、血热型、气滞血瘀型3型,气滞血瘀型治予疏肝止血,药用柴胡15 g,党参30 g,白芍20 g,元胡15 g,丹参15 g,麦冬10 g,枳壳15 g,益母草20 g,红花10 g,三七10 g,随症加减,总有效率83.7%。   2专方治疗   齐氏等[3]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瘀型崩漏28例,所有病例B超均提示子宫内膜偏厚(大于5 mm),基本方为:当归尾10 g,川芎10 g,赤白芍(各)10 g,川牛膝10 g,桃仁10 g,生地炭20 g,蒲公英30 g,侧柏炭20 g,炒蒲黄20 g,山楂炭15 g,炙黄芪15 g,红景天15 g,枳壳10 g,随症加减。治愈9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吴氏[4]用自拟益气化瘀汤治疗血瘀型崩漏87例,所有病例B超提示内膜增厚(12~17 mm),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度。出血期间服用此方,从阴道出血开始至不出血为1疗程。益气化瘀汤药物组成为:黄芪30 g,马齿苋20 g,太子参20 g,荆芥炭10 g,三七(冲)6 g,当归6 g,益母草10 g,贯众炭20 g,枳壳10 g,生蒲黄10 g,炒蒲黄10 g,五灵脂10 g,茜草20 g,随症加减。治疗3~5个疗程,痊愈率66.7%,显效率10.3%,总有效率96.6%。陈氏等[5]自拟参芪固冲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崩漏40例,药用:黄芪30 g,党参15 g,炒山药15 g,龙骨(先)30 g,牡蛎(先)30 g,海螵蛸10 g,地榆炭15 g,茜草炭10 g,血余炭10 g,棕皮炭10 g,旱莲草15 g,仙鹤草15 g,焦蒲黄(包)10 g,白芍12 g,随症加减。出血时服用,观察止血疗效,有效率80%,显效率12.5%;高氏等[6]用参芪止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崩漏,在出血期服用,7天为1个疗程。药物组成:黄芪50 g,党参20 g,五灵脂15 g,蒲黄15 g,海螵蛸20 g,桑螵蛸20 g,诃子15 g,升麻10 g,枳壳15 g,三七粉7 g,益母草20 g。观察止血疗效,总有效率94.29%。   3分期论治(出血期、非出血期)   万氏等[7]治疗血瘀型功血患者30例,出血期采用桃红二丹四物汤口服,方药组成:桃仁10 g,红花10 g,丹皮10 g,丹参10 g,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6 g,生地12 g,炒蒲黄10 g,益母草15 g,血余炭10 g,随症加减。7天为1个疗程,若1个疗程后仍未止血,继续服用1个疗程。血止后服用补肾八珍汤,方药组成:枸杞子10 g,菟丝子10 g,沙菀子10 g,山药10 g,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0 g,甘草6 g,当归10 g,川芎6 g,生地10 g,白芍10 g,共服7剂。止血总有效率为90%,中医症候改善显著,愈显率为73.33%;施氏[8]采用生化汤加味治疗血瘀型崩漏47例,出血期予生化汤加味,药物组成:当归、血余炭、焦山楂(各)15 g,川芎10 g,桃仁6 g,花蕊石19 g,益母草30 g,马齿苋30 g,炮姜5 g,炙甘草5 g,随症加减。出血干净后服归脾丸至下次月经来潮,治疗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3.6%。石氏[9]用宫血宁汤加味治疗血瘀型崩漏30例,治疗组在出血期给予宫血宁汤加味,主方:乌贼骨30 g,仙鹤草15 g,荆芥15 g,炮姜10 g,党参30 g,黄芪30 g,山茱萸20 g,五味子15 g,益母草30 g,枳壳15 g,马齿苋30 g,蒲公英30 g,随症加减。出血停止后给予疏肝颗粒6 g,每日2次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