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岸青春电影创作的模式比较的研究
两岸青春电影创作的模式比较的研究
【摘 要】“青春”一直以来都作为电影创作的重要题材,青春电影在两岸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青春电影在我国的发展概况、故事题材、叙述方式等方面,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青春电影进行比较研究。同为青春片,两岸青春电影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根源在于创作者本身的意识,两岸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时代的不同。
【关键词】两岸;青春电影;创作模式;比较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095-02
青春电影作为目前在国产电影市场上最为活跃的电影类型,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空间,而青春电影更是台湾电影最具标志性的符号。在新媒体环境下,两岸的青春电影无论从主题思想、电影语言还是创作模式上都有了许多新鲜的变化,其中微电影的反应最为敏锐和及时,这些变化的背后折射出了两岸青年在情感表达、文化需求和精神世界中的差异,也映射了这个时代两岸社会的变迁与价值观的流转。作为大学影视专业的教师,在与这个时代最具鲜活创造力的青年朋友们的接触中,更加感到未来电影的归属和价值正在这一代人身上聚集。因此,关于青年电影人如何关注青春,关注彼此,关注社会,关注未来成为了一件具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这个选题的研究我们将更加清晰地观察两岸青年在艺术创作和自我挖掘的过程中呈现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对于指导未来青年电影创作有所借鉴。
一、青春电影发展概况
(一)青春电影在大陆的发展。在中国电影史上“青春片”的发展尤为缓慢,新时期以前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青春片,直到上世纪90年代,第六代导演开始拍摄了一批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小武》等反映年轻人成长的青春电影。我国大陆的青春电影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以《战火中的青春》为代表的“青春万岁期”、以《北京杂种》为代表的“青春残酷期”、以《失恋33天》为代表的“青春消费期”。
(二)青春电影在台湾的发展。杨德昌导演曾说,台湾只有两类电影――青春片和非青春片,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青春电影几乎成为台湾电影创作的主旋律。80年代起涌现了一批带有青春元素的影片,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童年往事》等。进入新千年后,以《蓝色大门》为起点,开启了台湾青春电影的复兴之路,《海角七号》《艋胛》《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影片更是带领台湾电影走向辉煌,随之还兴起了一股“小清新”电影热潮。
二、青春电影的创作模式
(一)电影主题分析。在青春电影中,“成长”、“爱情”、“友情”是三大主题,在此基础上穿插着暴力、犯罪、梦想、悬疑等元素。“成长”是青春的必修课,成长是残酷的,是需要代价的,《那些年》告诉了我们一件事“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永远比同年龄的男孩成熟”,当柯景腾终于慢慢长大了,沈佳宜也嫁为人妻。《11度青春之老男孩》中肖大宝和王小帅人到中年不得志,工作和生活的不顺激起了他们对梦想的渴望,一曲《老男孩》唱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虽然最终没有实现梦想,但是他们的生活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
初恋是单纯而美好的,虽然结局并不圆满,但影片主要表达的是主人公在初恋中心路历程的蜕变。《那些年》的柯景腾和沈佳宜让无数观众想起了自己心中的初恋,观众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青春,找到了与电影主角共同的意义空间。《同桌的你》中的林一和周小栀,《匆匆那年》中的陈寻和方茴,虽然他们的爱情充满着遗憾,但初恋之间的那种青涩稚嫩的喜欢却温暖了很多观众,也勾起了许多观众的回忆。
友情是青春电影的必备元素。校园时的友谊是最纯粹的,不掺杂任何利益,而步入社会后身边的朋友可能多多少少带着一些目的性。青春电影中友情的讲述有一个模式:相知-破裂-和好-升华。《小时代》中林萧、顾里、南湘、唐宛如四个生活环境、性格迥然不同的女生却成为最好的朋友,虽然也会有争吵,也有矛盾,也会打架,但四个人都在为彼此着想,最终会共同面对问题和困难。当然,在台湾电影《艋胛》中,亲如手足的兄弟们却纷纷拔刀相向,是那么的痛苦又发人深省。
(二)人物设计分析。青春电影的主人公一般都是以“小我”为主,他们都是最普通最平凡、我们每个人身边都能找到的一种人。《致青春》中郑薇为了和邻家哥哥林静在一起而努力考上大学,《匆匆那年》中胆小羞涩的方茴却爱上阳光帅气的陈寻,很多人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缩影,感到亲切感。
阳光帅气的男神和美丽优雅的女神是青春片必备的人物设定,如《夏洛特烦恼》中的秋雅,《我的少女时代》中的欧阳非凡和陶敏敏,《小时代》中的南湘。他们被别人喜欢着,受到追捧,他们的存在是为了让普通平凡的主角在不断的比较中追求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的青春记忆中总有那么几个印象深刻的朋友,他们或许是每次成绩名列前茅的学霸,又或者是个搞笑的胖子。《小时代》中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