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亚“竹生人”传说比较的研究
东亚“竹生人”传说比较的研究
内容摘要:在中、日、韩东亚三国的传说中都存在着“竹生人”这个故事情节,故事中经常会有一个长者从劈开的竹筒中获得孩子,并将其养育成人。三国的“竹生人”故事中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比较中日韩三国的“竹生人”传说,分析故事表现形式的异同和不同国家“竹生人”传说同异的原因。
关键词:东亚 竹 传说 比较
在中日韩三个东亚国家都存在着“竹生人”的传说:某人(可能是一对夫妻,或者只是一个男人或女人)从劈开的竹子中获得孩子,并将其养育成人。譬如,日本的《竹取物语》。这些传说之间既相似也有不同的,而他们同异的原因也很值得探究。
一
在中国,《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曾经记载过“竹生人”这种类型的故事。
“有女子浣于?q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柯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1]
有一个女子在浣纱的时候,看见竹子流过她的脚边,于是劈开竹子,从竹筒之中获得一个男孩,将男孩养大,这个男孩后来成为夜郎国的国王。此外,我们会发现这个传说也可以在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南中志》、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宋人编纂的《太平广记》中找到。由于这几本书在记录这个故事情节时并没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在此处不赘述。但是以此,我们可以发现“竹生人”这个传说其实至少从汉朝开始就在华夏民族中流传,而且经过了晋乃至宋都在民间流传。而且,根据现在的一些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夜郎族的后裔,散居在湖南、广西等地的人们每年还有祭祀“竹王”的传统,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从竹子之中诞生的。
另外,在中国的西南藏族等地也流传着“斑竹姑娘”的传说。藏族小伙?O巴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竹林不被砍光,在水湾中私藏了一根竹子,当他把竹子从水湾中捞出的时候,听见里面传来女孩的哭泣声,他把竹子劈开,得到了一个女孩,女孩长大之后成为了?O巴的妻子。
而日本的《竹取物语》中也贯穿着“竹生人”这个故事情节。伐竹翁在竹林中望见一根竹子光彩夺目,竹筒之中有一个小美人栖居其间,他把小美人带回家悉心照顾,最后美人飞上了月宫。[2]
在韩国,也有与“竹生人”相类似的传说。朝鲜时期的《新罗殊异传》曾经记载了一个“竹筒美女”的故事:朝鲜名将金庚信在路上遇到一个奇怪的人,此人从怀中取出一个竹筒,敲击两下,从竹筒之中走出两个美女。他重新敲击竹筒,美女们又消失不见。[3]
通过上面的叙述和比较,我们会发现这三个国家的传说中出现了“竹生人”这种故事情节,但是在具体的细节和叙述方式上又有很大的不同。?@就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析这三个国家“竹生人”传说中的同异以及其原因。
二
通过上面的概述,我们会发现这些“竹生人”传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与这些国家的地域、文化观念、传统信仰都具有一定的关系。
首先,传说都提到了孩子是从竹子中诞生的。这与东亚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竹子多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以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最为常见,在西方世界没有生长竹子的土壤,因此也就很难出现“竹生人”这种传说。而东亚地区,如中日韩,竹子分布范围比较广泛,数量众多,这就为这一传说的传播提供了土壤。而且“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竹类植物起源和分布中心地之一……竹在韩国亦随处可见……韩国有竹庆典活动”[4]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竹生人”这一传说能够在中日韩三国生根发芽。不仅如此,中国先秦的很多文献中就出现了竹子这个形象。比如说《山海经》中曾说“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5]诗经的《国风?卫风?淇奥》也说道“绿竹猗猗……绿竹青青”[6]。这些都说明竹子这种植物很早就已经在东亚大陆上出现。从古至今,东亚人与竹子共生共灭,因而他们以竹子为依托进行想象和文学创作也是符合常理的。
第二,这些传说都把竹子与繁育建立起联系。竹繁殖速度快,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日本人“惊讶于神秘的竹笋一夜之间冒出,将其视为男根的象征,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较强的繁殖力。”[7]而在中国古代很早便有把竹与繁殖和生育结合在一起的传统。在《太平御览?礼仪部二十七?杖屦》中就曾经说道“父以竹,母以桐。竹,阳也;桐,阴也。”[8]竹子代表的是父亲,竹子象征着阳。这些都能说明竹子与生殖,与父系社会有一定的关系。而在《水经注》中也有一句话:“男以竹筒掩体,女以树叶蔽形。”[9]蛮夷之人没有衣服穿,于是男性用竹筒遮蔽重要部位,这也能够说明竹子是男根的象征。对于远古时期的人来说竹子与生殖之间关系紧密。唐朝长安城的兴圣寺中更是供奉有竹林神,此神专门掌管求子之事。在白行简的唐传奇小说《李娃传》中,李娃也曾对书生说:“与郎相知一年,尚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