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的研究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的研究
摘要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由抚仙湖中采集原种,经池塘人工驯化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云南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 Tsu)亲鱼,分别采取模拟自然生态、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及马来酸地欧酮(DOM)进行人工催产2种方法,模拟自然生态未产卵,人工催产干法授精获得人工授精卵,受精率达70%以上。受精卵置孵化箱中池塘静水孵化和室内孵化盆中静水孵化,孵化率均达85%以上。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多次人工繁殖对照,5月可获受精卵,但未孵化出水花,7—8月可孵化出膜。2009—2011年3年来培育了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6 cm/尾的鱼种8.7万尾,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
关键词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抚仙湖
中图分类号 S9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278-03
云南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 Tsu)隶属于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倒刺鲃属(Spinibarbus Oshima),当地人俗称红脸青、青鱼,此鱼个体较大,属大型鱼类,最大个体达30 kg[1-3]。生长较快,肉质好,被沿湖群众视为上品。抚仙湖鱼类种类丰富,素有“活鱼类博物馆”之称。近20多年来,由于生物入侵、过度捕捞、鱼类天然产卵场的破坏及人们社会活动等种种原因,影响了土著鱼的繁殖,其种质资源减少的速度十分惊人[4-6]。20世纪90年代初,抚仙湖有鱼类39种,其中土著鱼类25种,到了2000年抚仙湖鱼类增至43种,可土著鱼类降至19种,也就是说抚仙湖土著鱼类在10年时间里有6种找不到踪影。因此,研究保护开发利用土著鱼类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早在2000年,云南倒刺鲃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时,项目组分批收集后备亲鱼进行人工驯养,到2009年观察并进行解剖发现人工养殖的云南倒刺鲃有部分个体达到性成熟。为此,由玉溪市水产工作站和江川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科技人员组成项目攻关小组,利用江川县火焰山抚仙湖古生态鱼康鱼良白鱼科研保护中心驯养的云南倒刺鲃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研究。
2009年,试验小组分2组进行平行试验研究。一组池底置砾石、砂子,冲水刺激;另一组注射催产剂,并适时冲水刺激。2组试验中,第1组池底置砾石、砂子,冲水刺激,有雄、雌鱼逆流追逐行为,雄鱼成熟,雌鱼未能采到成熟鱼卵;第2组2次注射催产剂,冲水刺激,有雄、雌鱼逆流追逐行为(发情不是特别明显),雄鱼成熟有精液,雌鱼有成熟鱼卵,进行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第2组人工试验获成功。2009—2011年,多次进行了试验研究,2010年底至2011年初,放流抚仙湖“夏花”苗种8万尾,现将3年来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玉溪市古生态抗浪鱼科研保护中心,位于江川县抚仙湖滨的火焰山,有鱼池102口,面积大小不等,鱼池为砖砌、水泥抹平的“五面光”池塘,累计水面4 hm2,交通便利,水、电、路畅通。该中心主要进行鱼康鱼良鱼的池塘规模养殖,同时也开展了抚仙湖其他土著鱼类的驯养繁殖试验工作,云南倒刺鲃就是其中的一种土著鱼。养殖鱼类的池塘与抚仙湖紧邻,水源为抚仙湖水。
1.2 试验材料
云南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 Tsu),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倒刺鲃属(Spinibarbus Oshima),地方名青鱼,也称红脸青。背鳍前方有一卧伏于皮下的倒刺,学名云南倒刺鲃。以前是抚仙湖的常见鱼类,曾分布于阳宗海、星云湖和异龙湖。抚仙湖的云南倒刺鲃鱼群活动于沿岸浅水区的中下层,有时也到敞水区的中上层巡游,20世纪80年代在抚仙湖岸的青鱼湾、孤山、大湾等地常现云南倒刺鲃集群的“青鱼阵”。该鱼生活时体背和体侧深蓝色,腹侧灰白色。生殖期间,形态发生变化:雌、雄鱼的臀鳍均变得异常肥厚,鳍条间膜具丰富的微血管;雄鱼的臀鳍、体侧鳞片和鳃盖上分布白色珠星;雄鱼体色略呈铁红色,尤其两边鳃盖颜色加深,所以当地人俗称“红脸青”。繁殖后雄鱼的臀鳍、体侧鳞片和鳃盖上分布白色珠星特征消失。食性主要以附生丝状藻类和水草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未达初次性成熟前以丝状藻类所占比重最大,性成熟后以水草中所占比重最大。繁殖习性,云南倒刺鲃的繁殖期为每年的5—8月,以6—7月为产卵盛期。雄性初次性成熟全长238 mm,相应年龄为3龄,雌性初次性成熟全长317 mm,相应年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9-4WREE6V32-22G24K31F1V-比例阀 最详细说明书.pdf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宝山区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 VIP
- 核医学科工程项目管理重点与难点.pptx
- 2025吉林长春市总工会公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07人)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非煤矿山岗位安全操作作业规程全套.doc VIP
- (正式版)DB61∕T 1486.8-2021 《设施茄果类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第8部分:辣椒基质栽培》.docx VIP
- (正式版)DB61∕T 1486.8-2021 《设施茄果类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第8部分:辣椒基质栽培》.pdf VIP
- 《光伏玻璃工艺讲解》课件.ppt VIP
- 迅达扶梯9300ae产品介绍.pdf VIP
- SL747-2016采矿业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