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倍子的研究进展
五倍子的研究进展
【摘 要】五倍子(Galla chinensis),为五倍子蚜在其寄主植物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等叶上寄生形成的虫瘿。具有敛肺降火,解毒止血等功效,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较小的毒副作用。本文对五倍子的分布及分类、原植物形态特征及化学成分、生物学成因、生物活性、冬寄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五倍子;化学成分;生物学成因
五倍子,主要为五倍子蚜在其寄主植物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等漆树科盐肤木属树木的叶上寄生形成的虫瘿,别名百虫仓、木附子等,五倍子的分布十分的广泛,大多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贵州、四川等地是五倍子的主要产地。五倍子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成灰色,杀死其中的蚜虫,取出,干燥。五倍子性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开宝本草》中记载其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收湿敛疮,敛汗,止血的功效。用于肺虚久咳,肺热咳嗽,外伤出血,便血痔血,皮肤湿烂等症。
1 五倍子原植物的分布及分类
五倍子是五倍子蚜虫在漆树科盐肤木属植物特定部位形成的虫瘿。夏寄主漆树科盐肤木属植物为小乔木或落叶灌木,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暖温带。五倍子在境内分布广泛,资源丰富。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青海和新疆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
在我国境内,盐肤木属植物有6种、3个变种。根据比较叶片小叶边缘锯齿的有无、叶轴是否生翅、小叶的形状与对数等特点,将其进行划分与鉴别。我国境内本属植物的种类分别为盐肤木、滨盐肤木、川麸杨、滇麸杨、白背麸杨、青麸杨、红麸杨、毛叶麸杨和泰山盐肤木。
2 五倍子原植物的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乔木。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3小叶或单叶,叶轴具翅或无翅;小叶具柄或无柄,边缘具齿或全缘;花小,为雌雄异株,多花,花序排列呈复穗状花序;花萼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5,着生在花盘基部,花药卵圆形,背着药,内向纵列;花盘环状;子房无柄,1室,1胚球,花柱3,基部合生;核果球形,被腺毛和具节毛或单毛。具有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以有性繁殖为主,随机进行无性繁殖。
3 五倍子原植物的化学成分
目前已经从盐肤木属植物的根、心材、茎、叶等组织提取出了多种化学成分,其化学成分主要分为酚酸类、没食子酰葡萄糖类、萜类和黄酮类。
4 五倍子原植物的生物活性
Kuo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体外盐肤木的树皮乙醇提取物能够抑制人肾小球膜细胞的增生与增殖。Chung SC等人从盐肤木叶中提取活性成分,进行了抑菌研究,结果表明盐肤木叶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5 五倍子的药材性状
由于形成五倍子的五倍子蚜的不同,其产物五倍子也具有不同的形状,由此进行分类,常见的种类有肚倍、角倍和倍花等类。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长2.5~9cm,直径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软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壁厚0.2~0.3cm,内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角倍:呈菱形,具不规则的钝角状分枝,柔毛较明显,壁较薄。
6 五倍子的生物学成因
每年步入春季,盐肤木属植物的幼芽生长出来,一些越冬有翅蚜虫,由冬寄主上迁飞至刚萌发的嫩芽上,产生了有性的无翅个体,这些无翅个体再次进行交配,繁殖出雌性无翅个体,称为干母,干母在叶片上开始发育,至第七日,开始侵入宿主植物的幼嫩叶片,取食汁液,由于叶片收到刺激,细胞迅速增生膨大,逐步形成多角的虫瘿。一个干母形成一个雏形五倍子,在5到7月之间,干母在倍子内连续进行三代单性繁殖,形成三代干雌。每头干雌大约能繁殖20余个后代。到了秋季,干雌的后代长成为有翅的成虫个体,这样的个体被称为秋季迁移蚜。当秋季迁移蚜形成后,虫瘿在内外作用下爆裂,其从虫瘿内飞出,迁移至蚜虫的冬寄主各类藓类植物上,在迁移蚜的刺激下,冬寄主会分泌大量的蜡质等物质,形成白色球形虫茧进行越冬。待第二年的春天到来,越冬的五倍子蚜苏醒,在虫茧内长成为有翅的成虫个体,飞离冬寄主,迁移至夏寄主的枝叶上,由此继续进行繁殖,形成了五倍子蚜,循环进行上述生命过程。
7 五倍子的冬寄主
由五倍子的生物学成因可知,五倍子在秋季会从其夏寄主迁移至其冬寄主上越冬。提灯藓科的侧枝提灯藓、尖叶提灯藓、叶提灯藓等是五倍子蚜虫的越冬宿主,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藓类以外的越冬宿主,所以提灯藓科植物与五倍子蚜虫的繁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8 五倍子中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李春远等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对五倍子石油醚和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2-羟基-6-十五烷基苯甲酸、白果酚、棕榈酸-1, 3-二甘油酯、β-谷甾醇、正二十五烷、4 -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