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冶铁矿成矿元素及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
大冶铁矿成矿元素及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
摘 要:大冶铁矿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主要成矿元素是Fe和Cu,在野外手标本上和矿石光薄片中观察这两种成矿元素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大冶铁矿 成矿元素 时空分布 规律
中图分类号:P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121-02
1 铁铜矿化在成矿期内的演化特征分析
矿区铁铜矿化在燕山期内的形成由于侵入岩浆的多次活动而具有多期多阶段的成矿演化特征。结合石准立等人对大冶铁矿矿化阶段的划分,可将大冶铁矿的成矿作用时间分两期:第一期分为三个成矿阶段:磁铁矿阶段、赤铁矿-菱铁矿阶段、硫化物阶段。第二期分为四个阶段:矽卡岩阶段、磁铁矿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矿区铁铜成矿虽然主要为两期,但在规模上以与中细粒石英闪长岩有关的第一期更为重要。伴随中细粒石英闪长岩侵入之后所发生的第一期矿化具体进一步可分为磁铁矿阶段、赤铁矿-菱铁矿阶段和硫化物三个阶段。第一期矿化时,矽卡岩化不发育,仅在磁铁矿粒间及空洞内偶见金云母和透辉石发育,岩浆岩一侧的接触带内可出现较微弱的石榴石、金云母、透辉石和方柱石等矽卡岩矿物。第一期矿化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以较细颗粒的磁铁矿为主、有少量的金云母和透辉石。矿石构造以致密块状为主,并具有特殊的多孔状、花斑状构造。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截然,局部甚至可见到围岩烘烤边,显示出了充填成矿的重要特征。第一期的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黄铜矿较少,多呈斑点状散布于块状磁铁矿之中。因此,第一期成矿相对有铁高铜低的特点。
第二期成矿是在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侵入之后发生的,其进一步矽卡岩、磁铁矿、石英-硫化物和碳酸盐四个阶段。第二期成矿以矽卡岩化比较发育、矿物组合比较复杂、铁铜矿化以浸染状、条带状、及团块状构造发育为特点。第二期矿化的磁铁矿结晶颗粒较粗、石英硫化物常呈细脉状产出,并且黄铜矿含量较高。另外,铁矿化相对较贫、铜矿化相对较富,矿体与围岩边界呈渐变过渡,表现出了明显的交代成矿特征。
2 矿区主要成矿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根据矿区已有的勘查及矿山开采资料总结,矿区内的铁、铜成矿元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来说,铜的矿化范围比铁的矿化范围相对要大,局部地段在铁铜矿体的外侧形成铜的工业矿化。在平面分布上,铜矿化在靠近大理岩一侧比靠近岩体一侧相对强度要大,矿区内的矿体在靠近岩体一侧常出现低铜带,Cu含量一般小于0.2%。
在垂向分布上,前人的研究成果有上部相对富铁、下部富铜的认识。当时认为这可能与铜矿化关系密切的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主要位于矿区的-200m标高以下的深部有关。最新的深部钻探分析资料显示“下部相对富铜的现象”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ZK14-9部分矿石分析样品结果中铜的含量一般都大于0.2%,高于矿区浅部铁矿石内铜含量低于0.2%的一般特征。此种特征在ZK15-7铁含量大于30%的样品中也有反映。另外,金的含量随铜含量的增高也有向深部增高的趋势,具体如ZK14-9H19样品中,铜、金含量分别达到了0.343%和0.47g/t。上述深部铜、金矿化增强的现象不排除深部出现单独的铜金矿化、甚至新类型矿化(如斑岩型)的可能性。
本次经过对矿区所收集到的钻孔见矿资料对比发现,铁铜金等成矿元素含量在垂向分布上具有从上-下总体变低的变化趋势,这一现象还有待解决。
尖林山矿体是现今钻孔见矿最深的矿体,对于研究铁山矿体化学元素垂向变化的特征较具有代表性。
2.1 主成矿元素Fe、Cu的变化特点
主成矿元素Fe、Cu的变化特点:矿石中Fe的含量从-80m至-718m随着深度增加呈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矿体上部-80~-90m标高的矿石中,Fe品位分别为55.67%和61.99%;而在-718m深部的矿体中,Fe的品位降低到28.34%。矿石中Cu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在-90m和-700m处出现一大一小的两个突出变化峰值;在-90m标高的Cu含量值高达19500ppm,比-352m标高的最低值143.5ppm高出135.9倍。从-120~-352m,Cu含量显剧下降。在-700m处又明显增高,其含量达4205ppm,形成一个小的变化峰值。
2.2 Co、Sn元素的变化特点
Co、Sn与Fe元素的相关性较强,是两个重要的指示元素。Co元素的变化曲线从-80m逐渐下降,到-319m达到最低值,从-352至-700m略有增加,到-718m处又降低;但总体随深度增加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Sn与Co有相似的变化特点,即从-80m至-319m,Sn含量逐渐下降;从-352至-700m其含量明显增加,到-718m处又降低。
2.3 As、Hg元素的变化特点
As、Hg元素的变化特点:亲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