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毫针的基本操作知识讲稿.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毫针的基本操作知识讲稿.ppt

毫针的基本操作; 一、确定体位;二、消毒;;四、进针法;操作: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较短的毫针。;(2)双手进针法:;(2)双手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适用: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 管针进针法 操作:左手持针管,将针装入管内,针尖与针管下端平齐,置于腧穴上,针管上端露出针柄2~3毫米,用右手食指叩打针尾或用中指弹击针尾,即可使针刺入,然后退出针管。 ???用:此法进针不痛,操作简单,多用于儿童和害怕针具的患者;五、行针基本手法;五、行针基本手法;六、辅助行针手法;行针与得气;七、补泻手法 ;迎随补泻法: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进针时,针尖逆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疾徐补泻法: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进针时快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开阖补泻法:出针时迅速按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为泻法。 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八、留针法;九、出针法;十、针刺的角度;十、针刺的深度;十一、注意事项;4.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防止刺伤重要脏器。 (1)针刺眼区腧穴,要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或长时间留针,支防刺伤眼球和出血。 (2)两胁及肾区的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伤肝、脾、肾脏、尤以肝脾肿大患者,更应注意。;(3)背部第十一胸椎两侧,侧胸(胸中线)第八肋间,前胸(锁骨中线)第六肋间以上的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心肺,尤其对肺气肿患者更需谨慎,防止发生气胸。 (4)对于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和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必须注意针刺的角度、深度、如刺法不当,也可能刺伤胃肠道和膀胱,引起不良后果。 (5)针刺顶部及背部正中线第一腰椎以上的腧穴,如进针角度、深度不当,易误伤延髓和脊髓,引起严重后果。针刺这些穴位至一定深度如患者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或全身放散,应立即退针,忌捣针。;十二、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二)滞针 在针刺行针及起针时,术者手上对在穴位内的针体有涩滞、牵拉、包裹的感觉称滞针。 原因:是针刺手法不当,使患者的针刺处发生肌肉强直性收缩,致肌纤维缠裹在针体上。 处理:出现滞针后,不要强行行针、起针。应令患者全身放松,并用手按摩针刺部位,使局部肌肉松弛。然后,轻缓向初时行针相反方向捻转,提动针体,缓慢将针起出。 预防:针刺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防止患者产生紧张。确保使用针体的质量。另外,在行针时应注意不要大幅度向单方向捻转针体,避免在行针时发生滞针。 ;(三)弯针 原因:在皮外的弯针多是由于留针被其它物体压弯、扭弯。患者在留针,或行针时变动了体位,或肌肉发生挛缩,至使针刺在关节腔内、骨缝中、两组反向收缩的肌群中的针体发生弯曲。另选穴不准确,手法过重、过猛,使针刺在骨组织上也会发生针尖弯曲或针尖弯成钩状。 处理:起针时应注意用手或镊子持住弯针曲角以下的针体,缓慢将针起出。令患者将变动的肢体缓慢恢复到原来进针时姿态,并在针刺穴位旁适当按摩,同时用右手捏住针柄做试探性、小幅度捻转,找到针体弯曲的方向后,顺着针体弯曲的方向起针、若针尖部弯曲,应注意一边小幅度捻转,一边慢慢提针,同时按摩针刺部位,减少疼痛。切忌强行起针,以免钩撕肌肉纤维或发生断针。 为防止弯针,针刺前应先使患者有舒适的体位姿势,全身放松。留针时,针柄上方不要覆盖过重的衣物,不要碰撞针柄,不得变动体位或旋转,屈伸肢体。;(四)断针 原因及处理:是由于针根部锈蚀,在针刺时折断。如果自针根部折断时,部分针体仍暴露在皮肤外,可立即用手或镊子起出残针。或因为滞针、弯针处理不当或强行起针,造成部分针体断在皮下或肌肉组织中。此时应令患者肢体放松,不得移动体位,对于皮下断针,可用左手拇指、食指垂直下压针孔旁的软组织,使皮下断针的残端退出针孔外,并右手持镊子捏住断针残端起出断针。若针体折断在较深的部位时,则需借助于X光定??,手术取针。 为了防止断针,应注意在针刺前仔细检查针具,对于针柄松动、针根部有锈斑、针体曾有硬性弯曲的针,应及时剔弃不用。针刺时,切忌用力过猛。留针期间患者不应随意变动体位,当发生滞针、弯针时,应及时正确处理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