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独立特大桥PC宽箱梁施工组织的设计.docVIP

某独立特大桥PC宽箱梁施工组织的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独立特大桥PC宽箱梁施工组织的设计

某独立特大桥PC宽箱梁施工组织的设计   摘要:PC宽箱梁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为确保质量,施工组织设计很重要。   主题词:施工组织 施工工艺设计   Abstract: PC wide box girder with high technical content, difficult construction, to ensure quality,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   Keyword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某独立特大桥主桥边跨为PK断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跨径组成(3×67.5+72.5+9.5)m,其中9.5m为伸入主跨侧梁段长度。从过渡墩主10#向主塔墩主6#依次分为H(78.9m)、I(67.5m)、J(67.5m)、K(70m)四跨梁段,总长283.9m。   箱梁中心线处梁高3.8m,风嘴宽1.0m,边箱底面宽4.4m,中间桥面板宽14.86m,全宽38.0m,主塔处缩窄为34.4m。横桥向箱梁底板水平,桥面设2%双向横坡。标准横断面顶板厚度为30cm、水平底板厚度为35cm、斜底板厚为30cm、中腹板厚为50cm。主塔区顶板、水平底板、斜底板板厚渐变为40cm、50cm,中腹板厚度渐变为65cm、80cm,过渡墩主10#墩处设端横梁厚2.9m;主9#、主8#、主7#辅助墩处横隔梁厚3.0m;主塔处横隔梁厚2.5m,其余非桥墩处每7.5m(特殊间距6.5m、6.55m)设一道30cm宽横隔梁。    图1 主桥边跨箱梁标准横断面图   二、气象条件   桥址处属华中地区中亚热带气候,具有大陆气候特色。多年平均气温为17℃,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为-11℃。夏季平均气温在28℃以上;平均最高气温在34℃以上;冬季平均气温为5.3℃。多年平均无霜期240~280天。   三、地质条件   某独立特大桥南主桥边跨位于长江一级阶地,地势平坦开阔,桥位处地面高程在21.0m左右。覆盖层厚约37.0m,上覆盖层以软塑状亚粘土为主,下覆盖层以中密、饱和状细砂为主,基岩为弱风化、红褐色泥质粉砂岩,砂质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各土(岩层)推荐极限摩阻力和承载力见表3.1.5-2。   表1 地质情况         四、总体施工工艺   边跨砼箱梁采用钢立柱排架现场浇筑。   1、设计推荐工艺   设计建议的施工工艺为“整跨分幅施工”。即:在支架上按照左右幅整跨浇筑H、I、J、K跨,并逐跨张拉(接长)腹板预应力束,待4跨半幅梁段施工完成后,浇筑两半幅之间1.6m宽后浇带,张拉其他预应力钢束。   表2设计浇筑方案单次浇筑方量(m3)         2、施工工艺优化   考虑到单次浇筑方量较大、且对预应力形成不利等因素,在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采取了“整幅分段施工”工艺。即:纵向将H、I、J、K跨细分为13个浇筑节段,横断面上不再设置后浇带、而是整幅一次性浇筑完成。每个浇筑节段施工完后,张拉部分横隔梁预应力束,待一跨内的浇筑节段均施工完后,张拉该跨内的腹板预应力束和顶、底板纵、横向预应力束。   表3方案优化后单次浇筑方量(m3)         表4 方案优缺点比较    优点 缺点   逐跨分幅 浇筑次数少,施工缝较少。 砼一次浇筑方量较大,对砼性能要求较高,且不利于现场施工组织。   内模安拆及底板砼浇筑难度较大。   后浇带钢筋外露时间长,易锈蚀。   纵横向预应力束要待全部箱梁砼浇筑完后才能张拉,对箱梁结构本身不利。   整幅分段 控制单次浇筑方量在1000m3以内,避免浇筑时间过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可逐跨进行预应力束张拉,防止箱梁在无应力状态长时间放置带来的不利影响。 分段数量多,施工缝较多。   内模安拆及底板砼浇筑难度较大。      五、边跨箱梁支架设计:单独设计,并提请设计单位和第三方单位复核。   六、边跨箱梁施工   1、模板工程   a.模板结构   边跨箱梁模板配置及结构见下表5。   表5边跨箱梁模板结构   部位 模板结构   水平底板底模 12mm竹胶板,纵向次肋[8@30cm,铺设在分配梁上   斜底板底模 6mm钢面板,纵向次肋[8@30cm,用[12.6型钢三角桁片支撑,桁片间距75cm与分配梁对应,并与分配梁之间设卸荷槽楔   风嘴模 6mm钢面板,纵向次肋[8@30cm,竖向主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