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萜类化合物对土壤纤毛虫的毒性效应-生态学专业论文.docxVIP

二萜类化合物对土壤纤毛虫的毒性效应-生态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萜类化合物对土壤纤毛虫的毒性效应-生态学专业论文

摘要 2006 年 7 月至 2007 年 12 月,采用“非浸没培养皿法” (non-flooded Petri dish method)和活体观察法对小陇山自然保护区麻沿林区的土壤纤毛虫群落进行 了定性、定量研究。利用花盆实验,通过添加二萜类化合物对该地区土壤纤毛虫 群落的毒性进行了研究。并从实验土壤中分离出膨胀肾形虫、僧帽肾形虫和粘游 仆虫,通过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了二萜类化合物对土壤纤毛虫种群的毒性。 主要结果如下: 1、麻沿林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的原位研究共鉴定到土壤纤毛虫 91 种,其 中包括 7 个未定名种和 14 个中国土壤纤毛虫新纪录种,隶属于 3 纲、11 目、29 科、42 属。其中,下毛目(Hypotrichida)为优势类群,肾形目(Colpodida)和 前口目 ( Prostomatida )为 次 优势 类 群 , 侧 口目 ( Pleurostomatida )、 缘毛目 (Peritrichida)和寡毛目(Oligotrichida)为偶见类群,膨胀肾形虫(Colpoda inflata)、长篮环虫(Cyrtolophosis elongata)、大口薄咽虫(Leptopharynx eurystoma) 和长圆膜袋虫(Cyclidium oblongum)为优势种。原位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麻 沿林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物种丰富,特有和稀有物种繁多,群落结构复杂,林区土 壤纤毛虫群落与我国已有研究报道的其他地区的均不相似。同时麻沿林区土壤纤 毛虫的 C/P 系数为 0.710,反映了麻沿林区比较适合土壤纤毛虫生长繁殖。 2、模拟生态实验中,定性研究共鉴定到纤毛虫 88 种,其中对照组 75 种, 实验组随添加的二萜类化合物浓度升高,纤毛虫物种数减少,群落结构简单化; 回归分析表明纤毛虫物种数和二萜类化合物浓度成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当施药浓 度超过 32.5 mg·kg-1 时土壤纤毛虫优势种和 C/P 系数发生变化,此时优势种为膨 胀肾形虫(Colpoda inflata)、长篮环虫(Cyrtolophosis elongata)、苔藓膜袋虫 (Cyclidium muscicola)、水藓薄咽虫(Leptopharynx sphagnetorum)、大弹跳虫 (Halteria grandinella)、小尖毛虫(Oxytricha minor)、有肋薄咽虫(Leptopharynx costatus)和前口虫属一种(Frontonia sp.);C/P 系数大于 1,表明二萜类化合物 使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 定量研究发现,在相同曝露时间,不同施药浓度下土壤纤毛虫丰度与对照组 相比均有极明显的降低,而同一施药浓度,随着曝露时间逐渐延长,纤毛虫的数 量逐渐回升。二萜类化合物残留浓度测定结果表明,即使土壤中二萜类化合物残 留浓度很低,也对纤毛虫群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非参数多个独立样本检验分析 结果表明,各浓度组间纤毛虫的丰度存在极显著差异。 II 3、种群毒性试验中,12 h 和 24 h 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浓度对数与纤 毛虫死亡概率单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二萜类化合物浓度增大, 对纤毛虫种群的毒性增大。膨胀肾形虫、僧帽肾形虫和粘游仆虫 12 h-LC50 分别 为 161.4 mg·L-1,94.8 mg·L-1,83.7 mg·L-1; 24 h-LC50 依次为 114.9 mg·L-1,92.3 mg·L-1,65.8 mg·L-1。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 的二萜类化合物对三种纤毛虫的致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浓度组之 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以上结果表明二萜类化合物对纤毛虫种群的急 性毒性作用显著。 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二萜类化合物培养液中三种纤毛虫的种群 密度和种群增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世代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种纤毛虫在 不同浓度二萜类化合物培养液中的种群密度和种群增长率与对照之间存在着极 显著的差异(P﹤0.01)。综合以上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二萜类化合物对膨 胀肾形虫、僧帽肾形虫和粘游仆虫的种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对纤毛虫个体形态的影响方面,二萜类化合物使三种纤毛虫个体形态发生显 著变化。 关键词: 土壤纤毛虫; 二萜类化合物;毒性效应 III Abst r act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of soil ciliates in the Mayan Forest Region of t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Xiaolong Mountains was studie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