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教育科研课题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与研究课题方案
安徽省教育科研课题《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与研究》课题方案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研究的情境分析
(一)政策理论依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称《决定》)中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应该说,《决定》的颁布,为国内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提性的政策框架。
(二)学术研究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的思想源自本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国家。其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质上是一种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它有利于激发地方和学校层次在课程决策方面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反映了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自主权的加强。
我国的基础教育校本课程改革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如何促使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主体性课程,从而实现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如何处理好两难文化选择,处理好一元化与多元化文化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关系;④如何改变师资培养与培训。这是关键性的问题。
(三)美术教育理论在方法论研究方面的缺失
从目前情势看,国内基础美术教育理论研究与争论的焦点依然集中在价值指向、价值结构等本质论问题上,关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与教学方法论研究几乎是空白。涉及校本课程的方法论研究就更是微乎其微。
(四)国内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现状的改善与本校美术学科发展的需要
1、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质量稳步发展,应该说,在世界各国当中,是不多见的。美国、日本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的现象。与此同时,像美术这样的弱势学科发展空间狭小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在课题研究的框架内考虑学科工作和学科发展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承载无效劳动和重复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研究的目的不外乎是促使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细化,提高工作效率。
2、国家美术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美术能力的要求是相对较低的,这与本地美术学科活动的要求产生比较明显的落差,有志于美术能力发展的学生和家长多数通过请家教、上小课来填补这一水平落差。我们则希望通过正常的学校教育渠道解决或部分解决问题。
3、就本校美术学科发展现状看,我们试图尽快将自己的理论优势转化为实践成果,使全体学生切实分享到美术学科的发展成果。将美术教育与科研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4、从本校美术学科发展的实际出发,我们希望尽快将美术教师的个人优势转化为团队优势。
二、完成课题的基本条件
(一)资源条件
1、本校是全国500个国家级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之一,拥有比较好的艺术课程实施环境和文化氛围。
2、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长期以来,大力支持美术学科的发展,对于美术学科活动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3、学校美术学科课程开设正常,各项管理和监督机制健全,拥有比较好的课程实施情境和基础。
4、学校现有艺术类校本课程设置(每周一节),对于未来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而言,拥有比较好的课程开发与伸展空间。
5、学校美术类活动丰富多样,校园美术文化氛围浓郁,拥有比较好的潜在课程环境。
6、 学校拥有美术专用教室,可以作为美术课程开发的主要场地。
7、本校学生在美术类活动和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
(二)人员条件
1、本校美术学科拥有三名美术专职教师,师资力量雄厚,业务素质过硬。
2、课题负责人贾勇、朱玉平老师皆参加过省级美术课程和国家级艺术课程的开发和图本样张的研制工作,熟悉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具有比较强的课程开发与研究能力。
3、课题负责人贾勇老师系芜湖市小学美术教研组组长、全市小学美术学科第一位特级教师,长于美术学科教育科学研究,具有比较好的形式理论基础。课题负责人朱玉平老师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全市小学美术学科第一位市级骨干教师,长于计算机软件制作和应用研究,拥有比较强的课程研发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生物学家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
倡导学术中心课程的结构课程改革运动到20世纪60年代末陷入困境、怨声载道,耗巨资开发的“新课程”被纷纷废止。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生物学家施瓦布在失败的反思中不断探索,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起了一个根植于实践的新的课程开发理论——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在施瓦布看来,课程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PID控制算法的机场运输车转向系统设计-长安大学学报.PDF
- 基于传递矩阵的两相介质波动问题时域显式有限元方法稳定-岩土力学.PDF
-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优化的汽温系统变参数PID控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DF
- 基于偏振折叠的光纤耦合试验研究-激光与红外.PDF
- 基于农业CRP用水量的浙江农业节水分析-浙江农业科学.PDF
- 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模糊分数阶控制器研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DF
- 基于冲突博弈算法的海量信息智能分类-计算机科学.PDF
- 基于均匀试验的半填半挖路基边坡稳定性灰色关联分析法-岩土力学.PDF
- 基于图像归一化与扩频技术的DCT零水印算法-延边大学学报自然.PDF
- 基于居住区共享停车的双层规划诱导模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