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平安时期主流审美的的特点及成因
浅析平安时期主流审美的的特点及成因
摘 要: 在日本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日本平安时代是与中国唐朝联系十分密切的一个时期。在此时期日本的服饰、宗教等诸多方面都因为受到了中国的影响而有了一定的改变和发展,进而形成了平安时期特有的主流审美特点。本文论述的审美为对服装款式、色彩等呈现在表面装扮上的考究,还涉及对于人的品行才艺、行为准则等内在素养的品评。
关键词: 平安时期 中国唐朝 审美
一、引言
不论是《墨子》中记载的我国春秋时期“楚王好细腰”,唐朝盛行的“以丰腴为美”,还是曾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贵族女性间盛行的“紧身胸衣和庞大裙撑”等,每个大时代条件下都会产生独特的审美表现和流行趋势,并且在每一个等级制度严整的时代中,流行趋势往往都是自上而下传播开来的,所以要想了解一个时代的主流审美特点,我们就应该从贵族的服饰特征、妆容、行为等多方面入手,但同时也应注意到,能够流露在表面的文化形式必定有深层原因。本文意在通过探究日本平安时期的表层审美特点,结合其背后的外交、宗教等时代背景,深入了解该时期审美的形成原因,以期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平安时期的文化特点。
二、唐文化的影响
由于日本的奈良时期(公元710―公元784年)正对应着中国的盛唐时期,一方面,地理位置相近及当时交通工具的限制,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物产丰富,国泰民安,物华天宝,因此日本在很大程度上学习吸收的正是中国的唐代文化。我们通过各种资料文献可以看出,在奈良时代之后的平安时期(公元794―公元1192年),“唐风化”是发展较为成熟的,那么当时是否也有与中国古代“环肥燕瘦”式相似的突出的审美标准呢?当时的主流审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不妨从平安时期著名女性作家紫式部的作品《源氏物语》入手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
1.对于衣着装扮的审美
奈良时代日本遣唐使、僧侣们到达中国访问学习,受到唐君主的款待,获赠了大量朝服。这些服装华丽美艳,令日本朝中的官员们赞不绝口,在日本大受欢迎,从而对起源于日本本土的和服产生了影响。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样式的衣装。到了平安时期,这种模仿唐风特色的设计更成熟,渐渐添加了日本人自己的改进方式,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十二单”穿法,即单衣的层层叠加,这种叠穿的方式使得各种色彩在轻薄的衣料下相互融合、若隐若现,由此可略窥日本人的审美特点,即:既喜欢华丽的服饰,又喜欢朦胧之美。
日本贵族们不仅在服装样式上十分讲究,在色彩搭配上也是颇为用心,通过色彩的选用与搭配可以解读出穿着人的身份和性格特点。比如当时强调地位之高并且流行的是紫、红色系,在叙述源氏偷看空蝉与继女下棋时有这样一段描写:“定睛望去,她身上好像穿着一袭深紫色的绫缎单衣,外面罩着一件不知叫什么的衣服。”“另外一个人,穿着薄罗的白色单衣,随便地罩着一件淡蓝色的小褂,胸口一直敞开到红裙裤系腰带一处。”①空蝉虽因父母双亡嫁给年老的地方官伊予介,但其父生前毕竟也是中纳言之职,且嫁过来后尊为夫人之位,所以穿深紫色的单衣,体现出她的身份依然很高,而且材质为绫缎,这是一种光滑柔软、质地轻薄的高级面料,体现了空蝉身为夫人的富贵之气。外面罩着的衣服,为了与深紫色相配,也为了与空蝉的年龄相称,想必是一件素色的衣服。其后对空蝉继女服饰的描写中便提到了白、淡蓝、红三种色彩,选用蓝红这两种对比度大的衣服相配更体现了其热情活泼的青春之气。这种稍年长的喜欢素雅的单色,正值青春的喜欢大胆跳跃的配色的想法,与现代人的审美特点是十分相似的。
2.对于行为准则及品德的审美标准
在“雨夜品论”中左马头在描述曾与自己相好的情人时有这样一段描述:“那个人呀,风度甚佳,心底细腻。我觉得她无论诗才、书法、琴艺,甚至容貌也不差。”②左马头虽谦虚地说自己当时身份卑微,但毕竟也是当时官位为正三位的大纳言③之子,而非平凡之辈,在他对女子进行评价时便先描述诗才文艺,最后才谈及容貌。不仅是左马头,源氏的知己左大臣之子头中将在感叹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女性时,也几乎未谈及容貌,而是围绕文采、才艺、性格评论的。而且书中对于曾令源氏深情惦念的空?s也有这样一番描述:“她眼睑有些浮肿,鼻子也不十分挺直,年级稍嫌大,缺乏青春气息,严格说起来,应列入丑的一类吧。”④虽说源氏风流多情,但能深入他心的女性必有可取之处,这位空蝉正是由于贤淑、气质绝佳和坚守贞操而俘获了源氏的心。由此可推断,在平安时期,容貌并不是评价一个女子魅力的第一评判要素,考察女子是否知书达理、打扮得体,是贵族男子们寻找心仪女子的第一步。
在《源氏物语》中,无论是相士皇子间相互赠答,还是贵族男女之间互诉情义,都要通过作诗来表达,仓促或文采欠佳的答咏都会令对方稍有不快。这种对诗才的重视正是平安时期吸收唐文化的一个体现。从中国学习归来的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