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语文北师大六上).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二首》(语文北师大六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本课时编写:霍山县城西小学 项泳 教材分析: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这首诗没有华丽的修辞,只是用极其朴实的语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出塞》一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出塞》一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借助字典或相关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 2.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 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渗透学法以自读为主。在明了诗意的基础上理解诗文的内涵,其中适当渗透有关诗文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作浅易的欣赏,不作繁琐过细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2.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字典或相关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 2.展开想象,感受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有关乐府诗、王昌龄、李广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1.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我们看一看今天要学习的这两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反映战争的。 2.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在课下查找一些有关乐府诗资料,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时代背景。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2.诗歌大意: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褴褛、鬓发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绝望地望着东方……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三、讨论探究: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板书) 3.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意,初步进入诗的意境,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揣摩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小结。 五、推荐阅读。 王昌龄——从军行(一、二) 王翰——凉州词 六、作业。   背诵默写。 七、板书:            兵役的残酷            无限的凄凉   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不尽的悲哀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便不可封盖地长成为一颗艺苑奇葩。其中无论是用剑和心抒写的豪情,还是用弓和刀叙述的征战,或是用白发和眼泪表达的思念……都像晶莹、细润的珍珠撒在诗海的托盘上,让人长吟,使人苦叹,让人流泪,使人感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出塞》。 二、交流资料。 1.王昌龄(689—757):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人。安史之乱,避难江淮,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他是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诗家天子”之称。七绝与李白齐名,被视为“神品”。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 2.飞将: 指汉代飞将军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因其英勇善战,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 3.阴山: 即阴山山脉,起自甘肃,延绵内蒙古,是古代中原地区北方的屏障。 4.互文: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在课下查找一些有关诗人王昌龄及“飞将军”李广的资料,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时代背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2.诗歌大意: 《出塞》一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诵读方法,培养语感,欣赏古诗词的韵律之美、简洁之美。 四、比较探究: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这两首诗歌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来写战争的?(板书) 【设计意图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