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docVIP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 一、理解诗歌的抽象哲理如何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 二、领会诗歌中的象征意蕴。 三、体会诗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单元说明 本单元的诗歌不单是借景抒情,而是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诗人通过塑造“河床”“金黄的稻束”“半棵树”等中心形象而引发无限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人与大地的结构,即对自然、土地、生命的沉思。诗人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将“诗”与“思”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作品蕴涵的哲思,体会诗的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并感受诗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一、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这几位作者忠诚于自己对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诚于各自心目中的诗歌艺术,他们力求开拓视野,接近现实生活,与人民的情感息息相通;同时充分发挥形象的力量,把官能感觉的形象和抽象的观念、炽烈的情绪密切结合在一起,使“思想知觉化”,说理时不致枯燥,抒情时不致显露,写景时不止于静态。把诗歌的肉和骨恰当地结合起来,使读者透过意象浮想联翩,而感到思想深刻,情味隽永。这些诗显得比较蕴藉含蓄,重视内心的发掘。只要我们围绕每首诗的题目,以其为中心寻找相关的话语、形象,重点感知,便能很好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例如,《河床》中与河床相关的意象有哪些,它们有何共同点,怎样共同表现出“我”的感觉、情绪和思考?《金黄的稻束》分为哪几幅画面,什么是主导画面,画面之间是如何有机联系的?《地之子》中的“子”是如何向“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半棵树》仅仅表现出树为半棵的奇异?《边界望乡》中诗人是如何“望”,其乡愁是否具有普遍性? 二、体会诗的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诗歌都以连绵不断的新颖意象表达蕴藉含蓄的意念,通过气氛的渲染,构成一幅想象的图景。他们力求智性与感性的融合,注意运用象征与联想,让幻想与现实相互渗透,把思想、感情寄托于活泼的想象和新颖的意象中,通过烘托、对比来增强诗篇的厚度和密度、韧性和弹性。 昌耀通过对高原地域色彩的特有意象的捕捉,进入历史,进入生命(《河床》);郑敏由寻常的农村生活景象生发出不寻常的诗情,将清明的思想、澄清的理性与真挚的情愫、坚挺的意象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金黄的稻束》);李广田从“大地”与“天国”的这种比照中,进一步升华了对大地母亲的爱怜之情,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与感染力(《地之子》);牛汉用那种被斫去了一半身躯却依然坚韧不拔、生命不息的半棵树意象,鲜明地体现了“文革”中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形象(《半棵树》);洛夫以个人的感受传达既具古典意味,又与现代千千万万游子心灵相通的乡愁——一种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的情境(《边界望乡》)。 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在语言方面,他们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昌耀的语言雄浑、高亢、阳刚、大气,带有一泻千里的宏大气派与原始的血性;郑敏的语言让人联想到古希腊艺术中的那种“静穆”,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透明而饱满;李广田充满深情的质朴的诉说;牛汉的语言不标示绚丽秀美,诗句不流于晦涩,而追求充满生活气息的明白晓畅,朴实洗练的口语美,通过构架的气魄和抒写的力度,展示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深邃的人的内心世界;洛夫以魔术般的语言,突破那些习惯性的陈陈相因的语字组合方案,摒除那种流行的缺乏生机的语言模式,使语句结合置于读者常常意想不到的位置上,从而获得新奇而刺激读者想象的美学效果。 本单元诗歌的意象丰富而独特,只要悉心体会,就能感悟到诗人所要传达的意蕴及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精 读 《河 床》 整体感知 昌耀是一个独具生命魅力且有持续艺术创造力的诗人。他的情感深沉且充满西北地域特色的作品引起评论界广泛的注意。他甘于寂寞的思想气质和写作心态,赢得了诗坛的尊重。 诗人首先创造的是一组由诗人的命运自传和心灵经历开始,而逐渐推向整个西部时空,显现高原精神生命的长诗(或组诗)。它们包括《大山的囚徒》《慈航》《青藏高原的形体》(从《河床》到《寻找黄河正源卡日曲:铜色河》共六首)等等。它们记写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此在的精神生命图像。这些诗,从整体上呈示出一种沉郁、顿挫的大生命的庄重与阔大。对苦难的深刻体验和对青藏高原的原始风情的描述,是昌耀创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灵感源泉。该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河床”,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也正是这种神秘、孤寂、阳刚、大气的气质与诗人自身生命过程中折射出的情绪交叉综合在一起,使我们感受到一个特殊年代诗人命运的行迹,一种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 除了表现主题的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