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戏台历史演出的空间形态的研究.docVIP

浙江古戏台历史演出的空间形态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古戏台历史演出的空间形态的研究

浙江古戏台历史演出的空间形态的研究   摘 要:浙江是南戏的诞生地,也是四大声腔中的余姚腔和海盐腔的发源地,丰富而频繁的演剧活动促进了戏台的发展。浙江古戏台作为戏曲艺术的表演平台,也是民间文化娱乐的中心,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浙江古戏台折射了古代社会心理、宗族观念和文化氛围,是浙江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对浙江古戏台的研究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也将促使长期被忽视的传统观演建筑受到关注。   关键词:浙江古戏台 形制 戏台类型 观演空间   浙江古戏台作为戏曲艺术的表演平台,也是中国传统民间娱乐场所之一,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作为传统文化的凝结,折射出旧时人们的文化娱乐心理、传统观念和审美取向,是浙江省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戏台的唯一作用便是演戏,在戏曲诞生之初,演戏场所是简陋的,随着戏曲的发展,戏台也逐步的发展完善。浙江古戏台作为浙江戏曲文化的载体,其形成与发展受浙江戏曲文化的发展所影响。浙江是南戏的诞生地,也是四大声腔中的余姚腔和海盐腔的发源地,戏剧活动丰富而频繁,又因时代发展、观演人群、环境差异等诸多影响因素的不同,戏台建筑的构成、形制和属性也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   一、浙江古戏台类型   浙江现存的古戏台数量繁多,种类丰富,多为明、清时期所建造。遍布浙江省内的诸多古戏台除了少数独立建造做公共场所用的之外, 绝大多数是附于其他建筑而修建。这些戏台因各自所依附的建筑属性不同,他们本身的属性也因此有所区别,不同属性戏台的不同空间布置,又产生不同的效果。按照浙江古戏台的不同属性,大致可分为临时戏台、寺庙戏台、宗祠戏台和会馆戏台四类。   (一)临时戏台   临时戏台也称流动戏台或草台,是指为演出临时搭建的戏台。明代王应奎在其《柳南文钞?戏场记》(卷四)中记载:“架木为台……幔以布,环以栏, 颜以丹?e”,这类戏台往往选择空旷的场地,用木条或者席布等材料临时搭建,再用颜料刷涂之后即可做演出使用。流动戏台的建造根据地形而定,临时搭建用料简单,方便拆卸,构造简单空间较为单一,前后台只一幔布相隔。临时戏台的出现源于戏班的临时受邀演戏:显赫人家遇红白事、农村庆祝时令节日等。流动戏台随着演出的结束而拆除,从存在价值角度来讲无法与其他的固定戏台相比,它只讲究实用性、便捷性和临时性。   (二)寺庙戏台   寺庙戏台多依附于寺庙建立,以作“娱神”之用。以浙江宁海县崇兴庙古戏台为典型,这座寺庙戏台工艺精良,端庄华美。此戏台始建于清早中期,依附于崇兴庙而建立,仪门坐西朝东,正厅坐西朝东。台外建有南北厢房各五间,空间开阔。作为一座典型的“三连贯藻井古戏台”,源于崇兴庙古戏台和勾连廊内顶之间修建的三个圆形的藻井。藻井内用薄壳透雕花板逐层盘筑,井身通体彩绘,共有十八层,精美华贵而不失沉稳。戏台的廊柱前上书一联:   一枝花开向牡丹亭,沉醉东风情不断;   四声猿惊回蝴蝶梦,浩歌明月想当然。   戏台正厅中有彩画戏曲《杨家将》中内容,包括令人耳熟能详的“杨六郎大破天门阵”、“穆桂英挂帅”等场景。彩画虽历经年代久远稍有褪色,但透过画面传达出的凌然忠义之风依然不俗。   依庙而建的戏台,因旧时人们为求神灵庇佑,会定期举办庙会等奉祀膜拜,每当此时,戏班应邀演出,戏台之上便会接连数日演戏娱神。看戏的、前来上香祈福的村民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寺庙戏台一般均正面对着宗庙大殿,与其说是娱神,不如说是人神共娱更为恰当,这也是宗庙戏台的一大特点。   (三)宗祠戏台   据廖奔的《中国古代剧场史》记载:“明代之后,社会制度允许村镇士庶营建祖庙,于是各地的宗祠大量出现。”[1]宗祠戏台顾名思义就是依附于氏族宗祠而建立的戏台,以供祭祀祖先和娱乐演出使用。宁海大蔡胡氏宗祠古戏台是一座宗祠戏台。宗祠坐南朝北,照壁上刻有“帝王钦望”四字,足以彰显此宗祠戏台在家族中所代表的巨大荣誉。仪门面阔五间之巨,设有三门。“戏台与勾连廊梁枋交接,枋头交接处用丁头拱和雀替承托。戏台藻井呈八卦盘香式,层层叠涩盘筑,用斗槽板为联络材,以小座斗拱昂做承托,逐层收缩……勾连廊与正厅相距1.65米。戏台演出空间近28平方米,台面离地高1.6米,未修建勾栏,设有屏风三片,台前立柱上有一副对联:   明眼者直视观我;   慧心人可当读书。”[2]   戏台正厅当中挂有“登科”牌匾,月梁上也雕刻有历史人物的典故,反映了此宗祠作为以血缘为纽带的大蔡胡氏同宗族之内的家族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宗祠建筑的功能,由祭祖扩延到尊长,扩延到同宗聚会。逢年过节在宗祠内演戏,演戏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也是为了庆贺节日以及报答神灵的一种方式。”[3]娱乐之余还附加传递家族文化,这是宗祠戏台区别于其他戏台的独特之处。   (四)会馆戏台   宗祠戏台的建造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