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路径视角下东莞可园的空间营造的方法解读.docVIP

游园路径视角下东莞可园的空间营造的方法解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园路径视角下东莞可园的空间营造的方法解读

游园路径视角下东莞可园的空间营造的方法解读   摘要: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之精华,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造园技艺,亦寄寓了园主们的山水理念与精神情怀。本文选取游园“路径”作为探讨东莞可园空间营造的切入点,将复杂的游园体验分解成可园空间基本要素、可园空间丰富性和可园空间意境营造三部分,在循序渐进的游园体验中探寻隐喻在可园空间中的“情”,剖析可园营造由“景”至“情”的过程,完成对东莞可园空间意境的解读。   关键词:东莞可园;路径;体验;意境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6-0033-06   收稿日期:2017-07-21   Abstract: A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art,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contains rich cultural heritages and exquisite gardening techniques, and also shows owner’s garden design senses and spirit pursuits. We discuss garden path as the source of gardening and interprete complicated experience into three parts: basic garden elements; richness of space and spiritual metaphor. We explore the emotion of spatial metaphor in this garden, and design process of creating scenery, froming emotion, integrating scenery and emotion.   Key words: Dongguan Keyuan garden; Path; Experience; Spirit   东莞可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可园路 32 号,是“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清道光末年(1849―1850年),于同治三年(1864年)基本建成,后经多次改建和扩建,成现今模样。可园主人张敬修为清末东莞博厦村人,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后因官海沉浮退隐返乡,寄情山水园林及琴棋书画之中。可园的建造亦是他退隐生活的重要成就。   1 概述   1.1可园营造概况   可园空间营造以小巧玲珑、布局周密、丰富多变为特点(图1~2)。三亩三(2200 m2)的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1]。园内各组建筑用连廊、过厅、走道等相连,共同围合出中心庭院,形成“连房广厦”的平面布局。借空间的穿插、掩映,配合视域宽窄的变化和景观节点的切换,使游园过程不断有新发现,新体验之感;同时,通过“邀山映月”等借景手法,把外部景色引入园中,使园林景观层次更为丰富。   可园建成之后,张敬修自撰《可楼记》,文中一句“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流露出他寄寓园中的山水理念和意境追求。可见造园之初,园主已“意在笔先”,为可园立下了“幽”与“览”的匠意,而建成后的可园实境,亦贴切的传达了其期冀,成功地将园主心中的“情”化为园中的“景”。古典园林将意境营造视为造园核心,将“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作为游园赏景的终极目标。因此,如何在游园赏景之时从具象的“景”中解读出抽象的“情”,以及在由“景”至“情”的过程中感悟园林意境营造?这无疑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所在,亦是深入解?x可园营造的重点所在。   1.2解读可园营造的方法与途径   解读可园营造由“景”至“情”的过程首先需明确其认知方法。中国古代认识论哲学中有投身其境,亲身感受,切身领会,方能实现“知行合一”的道理[2]。若想解读可园之“情”,游于园内,历身园中是必然过程。对园林“情”与“景”的参悟力因人而异,到达“情景交融”之时,则如陈从周先生所言“看山如玩册页,游山如展手卷,一在景之突出,一在景之连续。所谓静动不同,情趣因异,要之必有我存在,所谓‘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3] 透过游园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获得鲜活、多重的游园体验。“如玩册页、如展手卷”道出游园是连续、动态的过程,是在行进中体验起伏与变化的过程。“静动不同,情趣因异”说明游园体验是动静感受的结合,其中动态感受讲究在运动中激发联想,感悟造园之“意”。“要之必有我存在”则强调了随着游园体验的深入,“我”与“景”,即主体与客体最终达到“情景交融”的状态[4]。因此,解读可园营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